第125章 火箭研發的四個難點(第三更)(2 / 2)

零一空間雖然一年多就完成了一款火箭的研製並發射,但是他們那款火箭隻在大氣層內飛行,連入軌都沒做到,跟他們要研製的火箭,難度不在一個量級上。

“你能大致跟我說說,你想要怎麼解決這四個問題嗎?”

對於薑晨說的四個問題他包了,侯雲龍也沒有懷疑,隻是他想不通,薑晨到底哪來的這個自信。

“首先第一個材料問題,回頭你列個清單,先送到陳叔那裡,讓他擬定課題,然後送到嵌雲材料科學部。

以他們現在的研發實力,這些材料基本不是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不是解決了?”

侯雲龍聽他這麼說,雖然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但還是點了點頭。

不能拿嵌雲材料科學部跟彆的材料研發團隊比,彆人可能一年半載出一項成果,嵌雲那邊都是十天半個月出一項成果。

“第二個問題,級間分離技術,我準備采用冷分離模式,液氮噴射減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燃料的使用效率,這個設計回頭我會給你一份詳細的設計方案。”

所謂的級間分離,指的是助推器或者是一二級火箭在用完了燃料,與主箭分離的技術。

一般鏈接處的螺栓會根據程序爆炸,使得級間分離,但分離之後,拋棄的助推器或者火箭體速度都在幾千米每秒,如果不做措施,很容易與上一級火箭發生碰撞。

這就需要在級間分離之後,使拋掉的部分沿著既定的方向偏移,並且迅速減速,與上升段拉開距離。

當前主流的設計方法有很多,也都能達到最終的要求。

可是為了使級間分離穩定,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這就會很耽誤研發進度。

薑晨的想法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係統,用一次名家提問機會,省掉這部分的研發時間。

“那後麵的呢?”侯雲龍又繼續問道。

“多發動機並聯技術,我決定采用動力冗餘思想來做,這方麵等到莊強那邊聲波算法有了結果,對我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你也想采用動力冗餘?”

侯雲龍自然知道動力冗餘是怎麼回事,這項技術算不上什麼機密技術,但是做起來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所謂的動力冗餘,指的是在多發動機並聯時,讓火箭起飛推力,超過火箭本身的重力多一些,使之產生動力的冗餘。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即便點火起飛之後,發現其中某台發動機出現了故障,剩餘發動機的推力,同樣足以把火箭推上去。

但是這項技術異常困難,首先一個難點就是動力係統的診斷隔離技術,也就是說,你得先知道哪台發動機出現了什麼故障,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還有另一個難點就是彈道的在線規劃與重構技術。

一旦發動機有一兩台出現了故障,推力就會改變,那麼火箭的彈道也同樣會發生改變,整個程序必須擁有這種智能重構的特性。

綜合這了兩個難點,就算大家都知道,動力冗餘可以實現多發動機的並聯穩定性,也很難被做到。

“沒錯,等到我們聲波算法完成之後,彆說動力係統故障檢測了,大到整個火箭的檢測,小到發動機內部的一個螺絲釘的檢測,都不在話下。

另外關於軌道的在線計算重新製定,等到劉雲的自適應算法做出來,也同樣可以適用,到時候基於這種算法,我們可以做的,完全不止這個。

動力冗餘對彆人來說可能困難重重,但是對我們來說,很簡單。”

聽到薑晨這麼自信,他也不再說什麼,就當這個問題被解決了。

沒等侯雲龍繼續說話,薑晨接著說道:“火箭的整體控製係統,這個對我們來說也不難,這兩天我就會讓算法部門開始做這個課題,隻要是程序算法上麵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都不算問題。”

侯雲龍:“……”

他一時間都不知道怎麼開口了。

在他看來異常困難的四個問題,到了薑晨那裡,分析一波之後,全解決了?

“我還是覺得有點不敢相信。”

侯雲龍搖了搖頭,他在華科技這麼久,參與過的火箭研發也不少,在他看來,火箭的研發是一項緩慢而穩定的事情,步步為營才是真理。

他現在發現,按照薑晨的想法,那真的太容易了。

“侯教授,您信不信都沒關係,接下來您就當這四點已經解決了,進行設計就行了,如果回頭這四點上有哪個掉了鏈子,責任我擔著。”

看到侯教授還是一臉不相信的樣子,薑晨笑著保證道。

一直到侯雲龍從薑晨的辦公室走出來,他還是一副沒回過神來的樣子。

“真的這麼容易嗎?”

一邊走,他還一邊喃喃自語。

侯雲龍離開之後,薑晨就去了陳澤宇的辦公室。

“陳叔,你最近讓課題組那邊,按照這些材料來出課題,後麵火箭的設計上都用得著。”

薑晨直接把侯雲龍給他的那張紙遞到了陳澤宇的手中。

“這是什麼?”陳澤宇拿在手中看了看,然後問道。

“侯教授總結出來的,火箭研發上麵的四個難點,第一個就是材料問題,你安排材料部門的,從今天開始,優先這上麵的材料做。”

陳澤宇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沒問題。”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熱度網文或者rdww444”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