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名家精品課程裡麵的材料課程,他才學了一個小時。
現在對他來說,推導超過現實水平的材料,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就像他現在在推導的高效中子吸附性材料,如果能把那門課程全部上完,再來推導,就會輕鬆很多。
現在他缺少的,是名家精品課程時間。
就在薑晨跟徐順武說話的時候,他的電話響了起來。
這次是沈君打過來的。
“薑總,我們登月艙已經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了。”
沈君聲音顯得有些興奮。
“那太好了,後麵隻要能完成對接,就等於成功一半了。”
對於登月艙來說,能夠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航行,是它長征的一地步。
後麵還有一個考研就是軌道對接,隻有走過了這道坎,登月艙才算初步取得了成功。
“放心吧薑總,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沈君信心十足的樣子。
“李老呢?”薑晨詢問道。
“李老還在測控中心,他是恨不得把床就放在測控中心,吃睡都在那裡,估計在對接完成之前,我們兩個都得在這裡盯著。”
登月艙要在地月轉移軌道飛行一百一十個小時,這段時間雖然危險性不大,但也不是說就沒有危險。
“好吧,有什麼情況立刻彙報。”
電話掛了之後,旁邊的徐順武顯得很興奮。
“如果我們真的能登月成功,就說明我們的繞月空間站技術已經成熟,到時候以月球空間站為門戶,使用我們的核動力發動機,登陸火星都不是難事!”
徐順武表情激動。
這段時間他們幾個留在任豐核試驗基地的人經常討論任豐的變化。
他們感歎,這麼多年了,終於是熬出頭了,他們堅持的核動力發動機,也許很快就會有用武之地了。
“不要著急,路還是要一步步的走,但是我相信,隻要我們大家團結一致,奔著一個目標,那就肯定能完成!”
“對,我們肯定能完成的!”
徐順武雖然已經四五十歲了,但這時候,依然被薑晨的話給感染了。
實在是他在前麵二十多年裡,活的太憋屈了,現在終於有點機會了,就容易感動。
“那薑總,我先回去了,你快點把那個低溫貯藏技術提供給我啊。”
徐順武臨走的時候還不忘了再提示一遍薑晨快點提供低溫貯藏技術。
“知道了!”
徐順武走了之後,薑晨就打開腦海中係統背包,找出了低溫貯藏技術。
他決定一邊推導材料,一邊把這項技術給他寫出來,要不然徐順武這家夥不知道得來多少趟。
之前薑晨雖然抽到了這項技術,但是他一直沒有打開細看過,今天打開一看,才知道這項技術的牛逼。
眾所周知的,氫氣想要存儲,有幾種辦法。
第一種是壓縮氣體,把氫氣壓縮進瓶罐中。
但是這種方式儲氫弊端很大,加壓到15MPa時儲氫密度不超過3%,而且壓力過高使得該技術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總體成本也很高。
最主要的是存儲的效率不高。
想要用這種方式儲氫,對於存儲罐材料的要求很大。
第二種就是低溫液化儲氫,將純氫冷卻至-253℃,使之液化儲存。
但是這種儲氫方式成本更高,1kg氫液化需要消耗17kWh電力。
此外,液氫儲存容器必須使用超低溫用的特殊容器,這也造成了液化儲氫成本較高。
最主要的是,這種方式儲氫無法長久儲存,因為無法長久保持低溫。
溫度稍微一高,液氫自然就揮發,如果不提前留出揮發口,整個儲罐都有爆炸的危險。
留了揮發口,你這一瓶液氫能存多久?存了幾個月後再看,發現罐子空了。
他抽到的這項技術,不是用這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
它使用的是高分子儲氫法。
說白了,就是使用甲醇這種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通過摩爾1:1和水混合溶液。
通過一種特殊的催化劑,隻需要很少的電能,就可以活化甲醇中存儲的氫原子。
使其形成氫氣溢出。
這還不是這中儲氫方式強大的地方,更厲害的是,在這個反應當中,水中的氫原子也會分解出來,同樣形成氫氣。
也就是說,最終經過反應,釋放出甲醇中存儲氫氣的同時也活化等摩爾的水而釋放出額外的氫氣。
這項技術直接實現了本應低溫存儲的液態氫,可以在常溫常壓下存儲運輸。
而且1L甲醇儲氫量高達0.1kg,幾乎與液氫相當,儲氫效率極高。
看到這麼一項寶貝技術,薑晨真的想大笑幾聲。
這項技術總體介紹了甲醇與水反應池的結構構造。
出氣孔的大小與反應池的比例,反應時的催化劑選用,通電結構組成,以及通電電壓與反應池大小比例。
隻要按照這上麵寫的參數製造,那做出來的儲氫裝置,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本身就是一項完整的技術,不需要薑晨做任何的修改。
這種儲氫方式給薑晨打開了一種思路。
還能不能有其他更加高效的類似的儲氫方式?
或者說以後的液氧,液氮等等的低溫氣體,是不是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