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總,你看,這套係統,是我們專門為3d混合打印做的建模係統,與打印機配合使用,效果非常明顯。”
此時薑晨可以看到,在電腦屏幕上,顯示著一輛自行車樣子的3d圖片。
“打印出一輛自行車,可以直接使用麼”
薑晨一邊看,一邊問道。
雖然說自行車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但是要知道,這可是使用3d打印機直接打印出來的,中間沒有任何組裝程序。
“目前還不行。”
袁年忠一邊操控著電腦,一邊回答道。
“那你們混合打印有什麼用”
袁年忠有些尷尬,接著說道“等下我會一邊介紹,一邊跟你解釋。”
說著,旁邊的那台3d打印機已經開始工作了。
“滋滋滋”
打印機傳來滋滋的聲音,跟平時我們見到的普通打印機聲音差不多。
隻不過這台打印機由於沒有外殼,內部原理看的清清楚楚。
每一次都是噴頭噴塗一層粉末塗料,激光探頭在上麵使之燒燭成想要的形狀,然後將其他不想要的粉末吹去,如此完成一層。
“薑總,要知道目前混合3d打印技術,兩個最主要的難點,第一個就是部件銜接處的打印。
任何一種混合打印,不可能隻有一種部件,比如這台自行車,輪圈與軸承之間的部分,是最難打印的。
因為我們使用的是粉末燒燭技術,會導致銜接部分燒燭在一起,或者是達不到想要的光滑度。
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工程師采用的是激光納米燒燭技術。
目前這款一代機型,經過我們的實驗,部件之間銜接處的精度,可以達到01個毫米。
這種精度聽起來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我們是第一個。”
薑晨眼睛盯著前麵的運轉的機器,一邊聽著袁年忠的介紹。
這台自行車是從下往上打印的,此時輪子已經打印出來一小部分了。
“你說的這種銜接處打印技術,主要的難點在哪裡”
袁年忠說的話很直白,很容易就能聽懂。
“目前這項技術國際上還沒有任何方法透露出來,我們也是自創的解決方案。
為了使銜接處分層,我們實際上用了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我們稱為分層劑,使用在銜接處,可以分隔上下層,再加上我們的納米激光技術,就能實現部件之間的銜接打印了。
目前主要的難點,一個是這種分層劑會占用一部分厚度,這會導致我們的精度有所偏差,另一個就是我們打印機粉末精度不夠,導致顆粒度太大,也會加大精度誤差,最後一個就是納米激光技術還是不太成熟。”
袁年忠言簡意賅的把目前這台打印機所用到的技術,以及這項技術還麵臨的難點給說了出來。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銜接處的打印不使用分層劑,直接使用一種特殊的打印,可以讓這一層迅速的凝結並且不與上層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