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馬全義帶領原來的老兵團戰士們全力以赴的建設新鋼廠。不僅團裡麵的建築公司,包括師裡的,幾個建築公司如今全部集中到基建連,夜以繼日的施工。
盧克則帶著幾個技術人員指導,保證設備到來之後,沒有一點障礙的把設備安裝成功。
目前,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又擺在了馬全義和葉萬成麵前。那就是缺人。雖然德國設備機械化程度很高,但是一個接近年產幾百萬噸級的綜合鋼廠,需要的人數也不是區區一個師能夠解決的。
馬全義已經連續打了幾份報告,都是要人,要人,要人!
其實這個問題基建連自己可以解決,那就是來基建連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限於工廠規模,基建連留下的人口不超過一千人。
但是如果新鋼廠建成,再加上一千人連各工種崗位也填不滿啊?此時報告已經到了吳天明手裡,兵團黨委也為此開過幾次會議了。
最後,形成了一致決議。那就是從全兵團抽調年輕人去新鋼廠,要把鋼廠打造成兵團的明星企業。
馬全義接到通知激動的熱淚盈眶,全兵團的明星企業代表什麼?目前也就石河子幾個八一廠得到過這個榮譽。那麼基建連以後會成什麼樣子?他沒有想,也不敢想。反正他知道,基建連的輝煌是在他任期內發生的,這就夠了。
兵團黨委的決議力度,可不是一個師級單位能比的。大批的基建單位來到基建連,但是因為基建連的地理位置收到限製,所以幾十棟住宅樓在五連的原址上麵開始建設。
至於資金,這個不用上級操心。基建連有,甚至連建材方麵都不用上麵調撥,口岸那邊隨時能夠運過來。
與此同時,鐵道兵部隊也在夜以繼日的鋪設著鐵路。北疆地理環境複雜,隧道和橋梁的建設耗費著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還包括生命。
如今的鐵道兵部隊也已經集體轉業,並入鐵道部。各師級單位更名為工程局。他們跟兵團一樣,純粹是一支由軍人組成的單位。
當戰爭結束,彆的部隊都開始修養生息時。這支部隊卻開始了更加艱苦而繁重的建設任務。幾十年間,在祖國的大地上,修建了無數貫通南北東西的鐵路乾線。
而且他們跟兵團可以說是孿生兄弟。因為他們的第一任司令員和政委都是一個人。那就是兵團人的精神支柱和偶像,王老!
王老可是把北疆當做自己的家鄉的。鐵道兵在這裡施工怎麼可能不儘心?他們連續打破了曆史上無數紀錄,讓北疆的鐵路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北延伸著。
而兵團的另一個產業,也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建設,那就是阿勒泰鐵礦。這個鐵礦的成立,也會徹底改變北疆鋼鐵完全依靠外運這個狀況。對於整個北疆的建設,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此時的楊革勇還在莫斯科,因為他的數次提議。奧斯特羅夫斯基終於采納了他的建議,開始加大運輸力度。讓這次的糧食交易加快了速度。
而楊革勇也因為這次的交易,進入了莫斯科某些大人物的視線。畢竟是他促成了這次交易,讓蘇聯國內的糧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