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糧,住在村委大院的人傻眼了,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頭搖著頭一直拽著村書記的袖子,小聲說:“怎麼會沒有糧呢?怎麼會沒有糧呢?”
斷糧的第一天,村委的女人和老人就抱著孩子出來了,從山上第一戶人家開始,一家家的敲門,上門借糧。
農村人都有存糧的習慣,李鈺村子臨山,因為地形原因,地裡種的多是玉米和地瓜,這兩樣都是出了名的產量高,因為不值錢,大家收了也都是放到山上的老房子裡堆著。
嘴上說是不給糧,但真求到門上了,大家也都抹不開麵子給了。
接連被敲了幾天的門,大家的心也被敲軟了,大家又出了糧食給村委送去!
結果就這樣,送糧食的時候還有人抱怨,說送的東西沒油水,村書記聽了這話,當時臉色就變了,看這些人還是一臉的木知覺也,村書記很鄭重的提醒說:這些糧食是大家從嘴裡省出來的口糧,救援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大家要省著點吃。
但這卻隻是個開始,此後的一個半月,這種情況時時發生,到最後大家差點撕破臉,現在與其說是自願拿糧食,不如說是被他們逼的。
山上的村人雖然在人數上占有,但老人和孩子占了很大一部分,而村委那麵主要都是青壯年,在大家第一次斷糧之後,村委的青壯年有事沒事就開始在村裡閒逛,逛到家裡人口單薄的人家時就會多停一會兒,說說笑笑,隔牆盯盯人家家畜。
就這麼互相估量著,大家維持在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上。
而打破平衡的是,在不久前,村委幾個人跑去山下的景區摸東西,被水裡的魚啃成骨架開始。
不能下水後,他們就變成了村委那群人口糧的唯一來源。
從那天開始,村委那群人看他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變得更大膽,更肆無忌憚,在村裡閒逛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少靠近村委的人家開始丟家畜。
剛開始是雞蛋,再是散養的雞鴨,最後是牛羊。
一天夜裡,村委幾個人摸進了村西頭的黃家偷羊,結果被悍不懼死的黃老娘拿著打麥的鐮刀砍傷了胳膊。
當天夜裡,燈火通明。
村委大院的男人和村裡的男人都聚到了黃家門口,擠在黃家胡同前的老街上,氣拔弩張,眼看就要打起來了,被及時趕來的村長攔住了。
無關的人留在外麵,村長帶著黃老娘和那受傷男人進了屋。
黃老娘年輕守寡,丈夫死的時候,隻給她留了個不足周歲的女兒,四十年前,在農村,男人是主要勞動力,沒有男人,隻有一個奶娃娃,黃老娘硬是一個人拉扯大女兒,她的性格有多剛強就可想而知了。
女兒嫁在縣城,平時她就自己一個人在山上住,種種菜養養家畜補貼家用,獨身老人自己住山上,黃老娘晚上睡覺時手邊總會放一把鐮刀。
老人睡覺警醒,聽見門響的時候,黃老娘就起身了,等看見有人摸進了羊圈,黃老娘想都沒想,抄起鐮刀就衝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