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孫夫人的臉色也有些不自然。如今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大權獨攬,他在《出師表》中的自我標榜未免顯得言不由衷。隻是曹苗可以笑? 他們卻不能笑,隻能忍著。
曹苗咳嗽了兩聲,一本正經地接著說道:“後來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丞相縱論天下,提及江東時,曰:孫氏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誠不可與爭鋒。”
曹苗說到這裡,停了下來,意味深長地看著陸遜。“君侯,你不會聽不出這裡麵的意思吧?”
陸遜麵色平靜,心中卻是波瀾大起。這些話聽起來的確很像諸葛亮說的,與劉備派諸葛亮請盟江東也吻合,可是曹苗是從何得知的?難道劉備身邊有魏國間諜?
除了曹苗的消息來源之外,更讓陸遜不安的是諸葛亮對江東的態度。以前一直以為是劉備、關羽背信棄義,一心要與江東爭奪荊州,諸葛亮與他們相反,力主結盟合作。現在看來,諸葛亮並非願意結盟,而是迫於形勢,不得不與江東結盟。
換句話說,將來如果有機會,順流而下,吞並江東,是諸葛亮必然的選擇。這個選擇,早在二十年前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之所以沒有成為現實,隻是因為條件不具備。
既然如此,那諸葛亮和關羽一樣,一直是潛在的敵人,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有何不可?
相反,因為有結盟關係,就將諸葛亮視為盟友,不加提防,那才是有問題的。
陸遜、孫夫人的情緒出現了不同的變化。陸遜變得嚴肅起來,孫夫人卻由衷的鬆了一口氣。
曹苗看在眼裡,不動聲色。他隻是將《隆中對》裡的話做了一點點變動,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諸葛亮改《銅雀台賦》栽贓曹操是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他移花接木,改《隆中對》栽贓諸葛亮同樣妙不可言。
“願聞其詳。”陸遜說道,聲音還是很平淡。
“敢不從命。”曹苗將《隆中對》的內容大致複述了一遍,細微之處做了適當的調整,主要目的就是說明諸葛亮對待江東的態度隻是權宜之計,進而引出了他的觀點:一旦條件合適,諸葛亮會毫不猶豫的攻吳。
這件條件可能是諸葛亮攻占了關中,與吳國中分天下。也可能是進攻關中受阻,諸葛亮不得不揮師東下,先取大江以南,謀求與魏國劃江而治。
吳國君臣對後一種情況並不陌生,從周瑜到魯肅,再到呂蒙,甚至陸遜本人,進攻巴蜀,據長江以南,與中原對峙,一直是他們汲汲以求的夢想。
曹苗要做的就是推而廣之。既然你們有這樣的想法,難道諸葛亮就沒有這樣的想法?
既然大家的心思都差不多,那結盟又有幾分成色可言?
既然結盟是暫時的,解煩營將蜀漢當作敵國看待有什麼問題?出了事就是魏國,絲毫不提蜀漢的可能,縱使不說故意通敵,也是不夠謹慎的。
陸遜沉思良久,輕輕咳嗽了一聲。“能否請教,這消息從何而來?”
曹苗笑了,笑得很得意。“君侯,這消息從何而來並不重要。以君侯聰慧,對諸葛亮的了解,應該可以判斷這個消息的真偽。我倒是想請教君侯,君侯自以為與諸葛亮比較,誰更勝一籌?”
陸遜猶豫了片刻。“遜何德何能,如何能與諸葛丞相比肩。”
“那吳王器重君侯是無人可用,還是識人不明?又或是……”曹苗不給陸遜任何緩衝的機會,追問道:“迫於某種形勢,不得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