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勒從院子裡跳離, 奔向草原的第二天,草原上飄起了小雪。
早飯後它仍未回返,林雪君隻得先帶隊出發去撿牛糞, 沒有黑臉大狼隨側, 心裡始終空落落。
又過一天,沃勒仍未回來, 林雪君心裡愈發焦急, 再上草原上撿牛糞時, 便沿途縱馬呼號沃勒的名字,企圖引迷路的孩子找到方向。
但她並沒有得到回應,沃勒仿佛消失在了茫茫草原。
接下來的幾日,每天上午林雪君都堅持去草原上撿牛糞, 即便駐地的燃料已足夠多。
大隊長知道, 她不是去撿牛糞,是去尋找沃勒的。
不放心她自己一個人出發,便叮囑阿木古楞、托婭和塔米爾幾人陪伴, 其他學員們則留在生產隊做其他工作。
可是, 天地遼闊, 該去哪裡找?
狼消失在草原,就像魚消失在大海。
林雪君上午上草場撿牛糞找沃勒,下午教課, 課後還要思考旱情之後草原上各種狀況的應對方法。
到了該入睡的時候,她總想沃勒。
有時夢到它終於回來了, 拱在她頸部磨蹭她的麵頰, 舔她的下巴。夢裡那種跟大狼挨挨蹭蹭玩鬨的觸感都清晰,醒來卻隻有空寂的黑房間。
耳邊有衣秀玉和孟天霞平穩的呼吸,沒有大狼紮人的毛發和濕漉漉的鼻子。
莊珠紮布老人說, 冬天母狼發FQ情,沃勒一定是被母狼的氣味和聲音吸引走的,等發FQ情季結束,沃勒就會回來。
林雪君偷偷在夜裡彆人看不到的黑暗中哭了幾鼻子,之後努力振作,將精力集中在工作和生活上,以減淡自己對沃勒的擔憂與思念。
偶爾夜半聽到遙遠的狼嚎,她還是會披上羊皮德勒奔出小院,可惜那都不是沃勒的叫聲。
沒有了大狼陪伴,邊牧糖豆都顯得低落了,常常遠眺草野,不知在想什麼。
朋友們為了幫助林雪君轉移注意力,晚飯後常來知青瓦屋作客。
今天來的是穆俊卿,詢問她關於寫作和投稿的事宜。
他最近幾個月也寫過稿子,但是投稿都沒過。明明寫的也是知青生活,也有草原勞動,怎麼就不行呢?
林雪君在閱讀他寫的稿件時,的確會忘卻煩惱。
專注工作,已成了她的忘憂良藥。
“其實寫得很好,但是文縐縐了些,不夠簡單明快朗朗上口。”林雪君認真讀過之後,將稿子放在桌上,抽出幾份報紙找到一些文章指給穆俊卿看:
“現在國家在搞掃盲活動,同時也在推行赤腳醫生、赤腳獸醫下鄉,其實就是想將文化知識、精神文明、重要技術,都向邊疆和農村普及,以拉低城市和農村斷層般的差距。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寫的文章,也絕不是隻給少數有資源從小上學讀書的人看的。而且現在我國才從混亂中走出來沒多少年,真正有文采、看得懂文言文詞句的,太少了。
“所以要保持文字的優美,但要注意遣詞造句的口語化,不能給報紙的閱讀受眾設置閱讀門檻。
“記得,站在勞動者的立場,寫勞動者看得懂、愛看,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章。”
“嘶——”穆俊卿聽過她的話,再看自己的文章,對比過報紙上的文章,立時便讀出了巨大的差異。
之前他還覺得報紙上許多文章文筆和知識儲備遠不及自己,納悶怎麼人家能登,自己卻不行呢。
當事者迷,這會兒一下便被林雪君點醒了。
之前堵塞的文思忽而泉湧,恨不得站起來跑回家重寫這些內容。
林雪君見他露出茅塞頓開的表情,察覺自己的話得到了他的理解和認同,感覺幫到朋友,心裡也很愉悅。
於是笑著再次提議道:
“穆大哥不是在研究建築書籍嘛,其實鄉下、邊疆有許多城裡人都看不到的‘建築’,是非常好的創作題材。”
“什麼題材?”穆俊卿受到林雪君點撥後情緒高昂,一聽她還有建議,當即坐直身體,做出洗耳恭聽的架勢。
林雪君被他的樣子逗笑,喝了口水才道:
“大自然不止人類會建屋造橋,其實動物們、昆蟲也可能是建築大師。人類甚至常常需要向動物學習建築之法。
“比如鳥,每種鳥築的巢都不太一樣,有的鳥會給自己的窩做外牆、防寒層、內牆,還會選用柔軟的棉絮等植物鋪床。
“再比如螞蟻,會在地下挖掘不同功用的穴洞。
“燕子有時會築圓形的隻有一個小小孔洞的巢,有時會築碗狀的巢,它懂得在不同的環境下改變自己的巢穴形狀。
“狐狸也會挖掘自己可以正常出入,狼卻追不進來的洞穴。兔子會給自己的洞穴挖不止一個出口……
“說遠了,隻講你的創作的話,其實可以走進森林和草原,認真觀察和研究不同環境下不同鳥類的築巢方法,以此分析出在潮濕、乾旱、大風、森林等各種不同環境下,要如何建房才能使房屋發揮最強功效。
“比如我們這的土坯房年年都要補房頂糊牆,不然就會漏雨。比如中原很多可以晾曬糧食的平房頂,能存放東西,甚至做視野好的天台。可北方和南方一些地方,卻都是尖房頂,因為雪大、雨大,如果房頂是平的,會積水,或積雪過重會壓塌房頂。
“這是你的專業所能觀察到的特殊角度,一則觀察的過程中會在大自然中遇到許多趣味性的事和現象,這個一定很好玩,讀者會因為有趣而喜歡閱讀。
“再則你可以通過寫文章將自己的名氣跟‘建築師’掛鉤,方便你以後在建築方麵的發展。說不定會有伯樂看到你,如果你未來要離開邊疆去做大建築師,這時的名氣和經曆也能成為很好的助力和跳板。”
穆俊卿一邊聽一邊記錄,時不時因她的話而興奮得麵紅耳赤。
真是很好的想法,不僅能幫助他寫文章,還能幫助他在建築這個層麵上進步。之前讀建築專業書籍的時候,外國的書寫著的確會常常提及動物築的巢或屋,給他啟發很大。
在林雪君講述的過程,他已經靈感爆棚,又恨不得立即衝進森林、爬上樹梢,尋找鳥窩做觀察和研究了。
光是想想,就已經覺得奇趣無窮,如果寫出來,一定會有很多人愛看的。
“《為什麼喜鵲要這樣做窩?》《從燕子窩中人類可以學到什麼?》《河邊鳥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鳥類如何做到將巢築在樹梢,大風撼樹仍屹立不倒》……我隨便舉幾個例子,當然我沒有認真研究過鳥巢,穆同誌一定能找到更多有意思的點,和一些能在建築等層麵上幫到人類的知識。”
人類的建築真的多種多樣,熱帶、寒帶氣候不同建築不同,各個國家文化不同建築不同,當年讀書的時候,林雪君每次出門旅遊,都會被各個地區特殊的建築所吸引。
徽派的馬頭牆、小青瓦,江南的亭台樓閣、九曲環廊,乃至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新疆的地窩子……
所有人都渴望自己所處環境的文化、習俗被認同,被看見。
穆俊卿如果能將這個內容鑽研深入,同樣能令閱讀的人感覺到被尊重,也會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出現。
她這個給他出主意的人,都不由得興奮起來。
穆俊卿書寫記錄罷,盯著麵前的本子陷入天馬行空的暢想,許久後,他忽然抬頭望向她:
“你覺得將來我會離開嗎?”
她剛才提到……如果他要離開邊疆做大建築師,現在的一些相關文章的發表,會有幫助。所以,她其實也覺得他會走……
林雪君轉頭對上他的視線,沉默了幾秒才莞爾道:“穆大哥是很理性很聰明的人,我們剛到生產隊的時候,你就有意識地帶著大家配合生產隊裡的社員們工作,不歘尖兒不露頭,安撫著每個人的不安和不滿,努力帶著我們融入新社群。
“雖然我幫大母牛產犢打開了牧民們充滿防備和審視的門,但其實你比我的規劃性更強。
“包括後麵你跟陳木匠學習,寫信請家裡人給你郵寄建築學書籍。
“我是在首都時就喜歡動物醫學相關和草原相關的知識,提前帶著技術來到這裡,所以自然而然地融入。
“穆大哥其實更不容易,來這裡後快速接受了自己的不習慣,調適過心態後又立即在現有的環境中尋找對自己有力的方向。一旦找到,就毫不猶豫地抓住機會,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
“這樣的人,不可能一輩子隻做桌子椅子。”
有的人看似風風火火,心裡其實很平和,沒有悄悄下狠心,咬著牙要出人頭地的野心。
穆俊卿是另一種人,他看似溫和沉穩,脾氣也好,但心裡其實一直有一團火,充滿了不甘,和渴望騰飛的欲-望。
“……”穆俊卿靜靜地聽林雪君講話,在寒風呼嘯的夜晚,忽然覺得心裡某些浮躁的東西平靜了。
那種無論熱火朝天的盛夏,還是枯燥孤寂的長冬,都乾柴烈火煎熬靈魂的孤獨感,在她的慢聲細語中,漸漸平複。
…
在穆俊卿得到林雪君的建議後,他開始了抽空就爬樹看鳥窩、取冰時在河邊蘆葦蕩裡找鳥窩的忙碌日常。
他的畫不如阿木古楞好,便在阿木古楞緊鑼密鼓趕工《中草藥圖鑒》的間隙,請阿木古楞幫他畫一些不同角度的鳥窩圖,作為自己投稿文章時分析例證的參考。
當然,阿木古楞這些畫的原稿,穆俊卿是不舍得郵寄出去的,怕郵丟。他都會找薄一點的紙張放在阿木古楞的原畫上麵,在紙張下打光後描畫,再把自己描的那幅畫一並投稿。
在林雪君等待狼群發FQ情期結束的這段時間裡,額仁花帶人趕馬車去場部采補物資,回來時又捎來許多信件郵包,其中以林雪君的最多。
大部分竟都是她寫養牛和種苜蓿的文章的轉載‘稿費’,大量的信紙、郵票、本子、墨水和書籍等‘稿費’再次擺滿了整張桌。
這些轉載的報社大多數都是內蒙和東北三省農牧區的報社,這還在林雪君的推理範圍內。
驚異的是居然還有家新疆報社也轉載了她的文章,回函的‘稿費’中,居然還有一些《新疆牧區報》的曆往舊刊,上麵登載著許多關於西北土壤種植、養殖經驗的文章。
林雪君欣喜地將所有筆墨紙硯分類收斂,又仔細整理了所有《新疆牧區報》,準備有空時仔細讀過。
所有信件中最薄的一封,是來自偏南方沿海城市的陌生人信件。
對方寫的收件人地址也是籠統的【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呼色赫公社林雪君同誌】,應該是公社郵局的人認識她,才將這封未寫清生產隊的信件送到她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