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爸爸的驕傲(1 / 2)

草原牧醫[六零] 輕侯 8915 字 11個月前

在沃勒回到駐地後的第四天, 林雪君將自己想到的所有辦法整理成體係,甚至給生產隊的社員們都安排好了值班表格。

在跟生產隊八大員和幾位貧牧老代表閉門開了8個小時的會後,工作終於定了下來。

走出房間的時候, 林雪君累得大腦缺氧,再一次感慨幸虧自己來到生產隊後逐漸建立了口碑, 不然在災難還沒有來臨前, 要大動乾戈安排人乾這麼多重體力活, 哪可能達成呢。

她記得有個扁鵲的上醫治未病的故事,家裡三個醫生, 他賺最多錢, 大家都說他是神醫。他卻搖頭說自己的二哥更厲害,因為他在疾病還沒發展到嚴重時就將病人治好了, 隻是因為治的不是大病症, 所以名氣才不如他。而家裡最厲害的還數大哥, 因為大哥能在病症還看不出來的時候就幫人把病治好, 讓人一點罪不遭。可是因為病人一點病痛沒感覺到,自然無法體會到病痛去除的幸運幸福, 是以病人們也不覺得大哥厲害。

林雪君知道在一個疾病還沒發出症狀的時候,要想請這個病人掏錢治根本不知道是啥的病,幾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還會被人當成騙子。

預防災難的行為更是如此,許多人都怕累,心存僥幸,這是人類本性, 要抵抗本能去耗儘氣力抵禦一個不知會不會來的可怕未來,實在不容易。

大隊長給大家發放任務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反對, 大家雖然畏寒畏風,但想到明年可能會有的災難,加上信任林雪君和莊珠紮布老人對草原的了解與預判,終於還是都應允了下來——

1、風小的日子,上草原上搭建小長城;

用牛糞、羊糞沾水冰凍在一塊,建成長五六米、高30厘米左右的小擋風帶,隔一段距離就建一個,一直從冬牧場建向遠處,能建多少建多少。

今年風大、雪少,如果不搭小防風帶,有限的雪很少會留在平坦的草場,大多都被吹走了,這將加劇冬季少雪造成的旱情。

所以小防風帶既能鞏固土壤,減小風速,更重要的是將有限的雪留在一個又一個防風帶前,來年雪化了,防風帶附近的土壤都會受益。

最好的防風帶當然是種抗寒抗旱的樹,但現在顯然不可能做到,退而求其次隻能使用又有肥料效用,又無成本的牛羊糞啦。

在零下三十度的草原上建小防風帶,絕對的苦力活。後世大家都有自己的草地和自己的牛羊要顧,這種大範圍超出自己土地範圍的工作很難落實。但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能輕易被調動起來,大家不為某個人乾,都是為集體。

2、雪天後,運雪上草原;

雪留在駐地裡一點用沒有,駐地沒有莊稼草地要潤土壤,春天化雪還會搞得處處泥濘。

所以每次下雪後,都將珍貴的雪攪拌進黑土裡推到草原上,平均地鋪灑,優先灑在苜蓿草場,助優質牧草返青。

就算這些雪會被風吹向四周,但有大家鑄造起來的小防風帶,終究還是會被留在第七生產隊的草場上。

3、大家燒火後掏出來的牛糞灰、碳灰全都集中起來,跟冷水攪和在一起,再打碎成冰沙,推到草場上均勻潑灑。

碳灰對土壤好,被冰晶凍住成碎碎後重量加大,不容易被風吹走,不會造成揚塵。同時因為被打成冰沙了,也不會冰凍住牧草、造成冬季休眠的牧草死亡。等開春暖和後,冰碎化水浸潤土壤,也能代替下雪。

同時,草木灰有貯藏保鮮的作用,可以在大風低溫天氣幫助土層保暖。

乾燥後的灶灰分散後形成的細密顆粒還能阻塞害蟲氣孔,吸走蟲卵水分等,起到殺蟲效果,後世好多農民都使用草木灰施肥殺蟲,行之有效。

4、今年雞鴨都不要吃了,鴨蛋雞蛋也不吃了,都讓母雞母鴨孵化小雞小鴨,留著明年做吃蟲部隊。

全生產隊統計雞鴨數量,防止有人偷吃雞鴨,同時也預估到明年春天時這個隊伍的大小。

塔米爾忍不住好奇地問:“怎麼就鵝可以吃?不能留著鵝一起嗎?”

林雪君站在會計員跟前看她算術,聽到塔米爾的問題忍不住笑,“你就了解牛羊了,完全不知道雞鴨鵝嘛。”

“咋地?”塔米爾更好奇了。

“鵝是素食的,不吃蟲。”會計員忍不住抬頭替林雪君回答。

“可憐的鵝,因為不吃蟲,要被吃掉了。”塔米爾嘖嘖搖頭,引得大家發笑。

林雪君的學員們本來要結束這一期的學習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但在林雪君給社長電話彙報了自己的提議後,陳社長直接越過各生產隊的大隊長,安排所有學員們跟林雪君學習這些預防蟲害、旱情的策略,還交代下任務,一要學方法,二要學執行落地的經驗,三要學原理,四要學在工作安排中人員調度的比例和側重等等。

於是,學員們的學習被拉長。

隻是大家不僅沒有因此感到不悅,反而各個興奮不已。

因為在林老師這裡學習,他們有機會直接接受公社社長下達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自生產隊中針對‘預防草原旱情和蟲害工作’的專家和負責人——這是多大的榮譽啊!

太難得了!

於是,所有學員都積極加入到林雪君安排的工作中,每個生產隊來的都有三個學員,分彆被派向前三點工作中。

本該貓冬的草原人,每天風裡來雪裡去,一點沒休息到,反而全累出了一身腱子肉。

要不是林雪君在秋天時大力說服大隊長多囤肉多購菜,根本不夠吃——重體力活太耗能量了,沒有肉哪有勁兒啊。

……

草原上社員們乾得熱火朝天時,杜鳳池終於在期盼中收到了林雪君的回信。

迫不及待撕開信封抽出信件,厚厚的一遝,令他十分滿足。

率先展開第一疊信件,在這封信裡,林雪君針對他上封信提及的草原沙化,牲畜過載等狀況提出了幾點自己的建議。

讀到第三條時,杜鳳池猛地倒抽一口冷氣,他歪著腦袋將林雪君寫下的字句反複讀了好幾遍。

幾分鐘後才提筆在紙張上奮筆疾書,一邊計算,一邊在紙張上做林雪君建議的落地模擬。很快,他猛一拍桌案,激動地哈哈大笑兩聲。

杜川生教授的獨立辦公室門明明緊關著,路過的學生還是聽到了杜教授的笑聲。

年輕人們不敢置信地看向杜教授的門,聽了一會兒,確定的確是杜教授,大家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

杜教授是學院裡出了名不苟言笑的教授,誰都知道他傲慢不通人情,不僅會因為覺得學生笨而生學生氣,還常常跟校長大聲辯論。

因為他在學術上真的很強,校長也隻能忍下來,對他的怪脾氣以安撫為主。

杜教授居然在笑?還笑得這麼開心?

幾分鐘後,杜教授不僅在辦公室裡大笑,還掛著笑容、捏著一疊信,大步走向圖書館,在裡麵一泡就是一整天。

到了晚上圖書館關門都不肯走,圖書管理員隻得留下來陪他加班,一直加到月懸中天,加到管理員倒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讓杜鳳池心醉神迷的是林雪君對草原基層狀況的了解,和針對基層狀況提出的最接地氣,也最切實可行的方法——

林雪君信中提及的牧民一直都是賣3歲以上的大羊,提議賣1歲羊。

杜鳳池遠在首都,之前收到草原上的數據報告,從沒覺得賣3歲羊有什麼問題。也很難將減少養殖年份同‘草原沙化’聯係起來。

如今社會從自給自足到社會大分工——科學進步、國家重視,又有疫苗、人工授精等技術推行,牛羊死亡率已降低許多——最核心的就是鐵路的發展,火車等運輸能抵達到邊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