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與此同時, 在陽武組織人手籌備煤場的韓非,也等來了君王施恩於民的詔令,隨之同來的, 還有一輛迎接張蒼入朝為禦史的二駕馬車。
原來,韓非自知以張蒼的家世和才華, 絕不可屈居於自己這郡守手下,眼下囿於無合適人手, 才想著先委屈上他一段時日, 待助自己理清郡中事務後, 便要向王上推薦他入朝為官。
哪知, 此番他沒等到張蒼歸郡, 倒先迎來了將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的陳平, 韓非頓覺狂喜不已——此人確是自己急需的人才!
如此一來, 他便在呈給君王的信中, 將張蒼與韓相張氏一族的關係、與自己同出荀卿師門的淵源、乃當世難得的全才一事皆告訴了嬴政, 還順便將自己收了陽武當地庶民陳平為文書之事也稟告了君王。
按秦律,為避免官員上下籠絡勾結的人情現象出現, 所有官員皆由朝廷下詔任免調動,官職再大也不能插手任職之事,而官員調動之時,亦隻能帶走屬於自己的私人財產和奴仆, 下屬一應人等並不會如後世朝代那般跟著調動。
而秦國除以軍功爵位製選拔官員,還有針對各地大儒奇才的“征召”破格提拔製度,此番,出自荀卿門下的張蒼就符合“征召”名目,而師出無名的陳平則不符合。(1)
所以,韓非想收下陳平這人才, 隻能按照戰國時期盛行的門客製度,將他收為自己的幕僚行文書之事,待他日後做出功績,再如實稟告朝廷論功行賞,倒也算為庶民身份陳平留下一條往秦國官場靠攏的路子。
另一方麵,陽武眾人皆在提心吊膽等待新上任的郡守公布嚴苛秦法,哪知,卻等來韓非公布秦國要扶持貧民安然過冬的消息,各鄉各裡頓時炸了鍋——並不是其他各地歡喜的炸鍋,而是眾人擔憂劇增,根本無人肯相信!
因為這些魏國百姓之中,許多人一輩子都未曾踏出過腳下的土地。
他們對秦國的印象,來自於魏國一場場被秦軍擊潰的戰役,來自於鄉間退伍老卒絮絮叨叨的渲染,一心認定秦卒定然凶殘嗜血、秦君定然暴虐無道,暗暗慶幸這一切暫時離自己很遙遠。
哪知不過一夜之間,自己的家鄉陽武縣被君王送給了秦國,他們也被迫成了秦國陽武郡人,成了世人眼中最可憐的秦人,心中怎能不深藏萬分的惶然不安。
而眼下,那秦君竟無緣無故要幫他們渡過寒冬,何人敢信?
再者,莫說是惡名在外的秦君,便是魏王親自下這個詔,他們也不會信:數十年艱難的勞作和饑寒,早已讓他們堅信,這天下,絕不會有這般好心的君王!
連陳平亦有些疑心,曆來六國之人,除卻有才能而出身貧寒想博官爵者,皆談秦而色變,正如魏國大儒所言“世間萬民皆不願前往秦國,因為秦國士卒過得無比悲戚、庶民活得萬分悲苦也”,秦國曆來以酷法馭民,豈會突然這般善心?
這...莫不是秦王為試探陽武豪族而放出來的假消息?
果然,張負等各鄉豪族巨富也想到了這層,很快便紛紛站出來迎合新君,主動表示要大力支持秦王的仁善之政,各家捐出1000——3000石粟米不等。
然而,隨著韓非真在郡中挑出600賦閒青壯,組織盤炕技能學習和挖黃泥,又命人上山伐竹為鄉民修葺房屋、將挖出的煤發放給貧民、按照諾言發放采煤獎勵時,大家這才後知後覺意識到:秦王竟然真的要幫他們,秦王根本不是傳聞中的暴君,而是世間少有的仁君!
這一來,驚喜又激動的鄉民們高興得不顧嚴寒,紛紛跑去主動幫忙——沒想到,傳聞中生吃人的秦卒,每日竟還為他們提供一石半的糙米夥食和一碗菽苗湯!
在陽武郡庶民們感恩戴德的歡喜氛圍中,原本暗暗有些不滿的豪族們,也收到了巨大的驚喜。
秦王從鹹陽再次派人傳來詔令:為朝廷捐糧千石之人皆可授爵一級,除此以外,還以捐糧的數量為準繩,賜封這些豪族為本鄉掌管稅役的鄉嗇夫、或是掌管教化的鄉三老。
如此一來,眼紅心焦又夾雜著不滿的豪族們,頓時變得喜氣洋洋,再無心與庶民爭那點他們本就看不上的小利。
眼下有了爵位和鄉裡官職,便意味著自家得到了秦國朝廷的認可,無須再擔憂在這改朝換代之際,自家財產田地仆從儘數被秦軍清算一空!
而且,一級公士之爵位固然很低,卻也及時為自家擺脫秦國庶民身份的束縛,可從地位上再次與鄉裡那些低賤庶民劃開界限,隻要往後督促族中子弟繼續為秦國賣力,還怕不能繼續往上晉爵?
這個冬天,整個陽武郡,除了那些退伍老卒還會絮絮叨叨抱怨秦人,其餘眾人無論貧富,皆再無半分心思繼續憂傷緬懷“魏地舊民”的身份,秦君的仁慈恩惠,讓他們很高興地接受了成為秦人的現實。
韓非受此情景啟發,開始著手擬定一套管理陽武郡的新律法。
...
在風雪交加中,轉眼就到了這一年的十二月,明赫一大早從燒著火牆的寢殿醒來,扶蘇就拿來嶄新的玄衣厚袍與貂絨小氅衣為他穿戴好,又喂他喝了一碗熱乎乎的羊乳羹後,便抱起他出門,一路絮絮叮囑道,“小九今日要乖乖哦,父王今日大臘八,已雞鳴時分便隨大巫師早早出宮了,阿兄帶你跟蒙恬同去參加臘祭哦...”(2)
這番話直把明赫聽得迷迷糊糊的,怎麼他覺得每個字都聽得懂,合在一起卻完全不懂呢?什麼大臘八?臘祭?烤臘肉的祭祀?
他把這問題拋給係統,係統也一臉懵圈道,“宿主對不起,我還沒刷到過這道題啊,真的不懂是什麼意思...等我先翻題目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