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月春耕已開始,朝廷早已將糧種下發各地,按照往年慣例,農人們已按裡正的要求將菽麥之種儘數浸泡,又因先前王上頒發的底肥之法,待種子浸泡至合適的程度,農人在播撒之前,還會再將它們外層裹上一層漚過的熟糞,這樣便能多得一道肥力,多收幾鬥糧食。
如此一來便意味著,若要在現有的田地裡,以仙界糧種菜種來取代部分秦國糧種,這些經過特殊處理的秦國糧種就無法再放進糧倉食用,隻能白白地浪費掉。
而若要繼續播撒秦國之糧種,今歲,便絕不可能得到眾人期待中的高產豐收——依照他們的推測,仙種至少畝產兩三鐘起步啊,比秦國引以為榮的畝產一鐘還要高出不少,若能儘快種下,朝廷和百姓皆能多得許多糧食。
可眼下舉國庶民尚填不飽肚子,滿堂公卿並非不食肉糜之庸臣,誰又能狠下心來,勸君王丟棄精挑細選的秦種,換用高產之仙種?那可是數十萬石糧種啊!
日夜盼著多收點糧食的大秦官員門,做夢都沒想過:有一□□廷竟會煩惱糧種太多、土地與人手不足,而導致無法順利耕種!
這一刻,嬴政看著滿麵愁容的大臣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理解了“老神仙”那句話——人口,才是列國最寶貴的資源。
拿眼下的困境來說,在數代君王的開拓下,秦國土地之廣袤,是列國中僅次於楚國的存在,然而囿於糧食畝產值的低下,隻能靠本國農人多種地來提高總產值。
所以在昭襄王時代,秦軍占領各國城池後,皆是隻收城池、不要城民。因為同樣的土地,原本隻需一萬老秦人鉚足了勁耕種,若再新增一萬列國之人,還需耗費多養一萬人之口糧,所以先前秦國收留六國流民時,諸侯才會覺得他在胡鬨。
而現在這批陡然猛增的糧種,讓他意識到:在糧食充裕高產的時期,人口越多,才能開墾出越多的土地耕種,如此一來,一個農人種出的糧食,會遠遠超出他留下的的口糧,堪稱皆大歡喜。
故而,秦國不但要籠絡民心,還要珍惜使用民力,如此,勞力才不會入不敷出,正是管子所言“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憚”也!
想到這裡,他又記起昨夜夢中小崽的囑托,甚覺有理,若接連辛勞數月的民眾累死在煤場,豈非得不償失?
君王當即便讓蒙恬擬招,下令各地郡守讓煤場眾人歇息半月,武將先回鹹陽。
群臣目瞪口呆看向他,眼下處處都缺人,王上怎還讓煤場之人歇息?
但這位年輕的君王並未在意群臣欲言又止的神情,他又轉念一想,若長此以勞作幾月、歇息半月之法,恐怕眾人身體亦會過於損耗,屆時,本就緊缺的人手,便會愈發捉襟見肘...
於是,嬴政思來想去後,又頒發了一道開先河的新律法:全國各處勞力及雜役工坊,每六日歇息一日,刑徒亦然。
後來,史書上最早的保護體力勞動者單休製度,便在今日誕生。
當然,在工作狂.秦王嬴政眼中,他自己和滿朝文武一樣,都算不上是“勞力者”,自然無須遵循此製度。
大臣們不解君王為何在春耕人手緊缺之時,莫名下這道詔令,但李斯卻愈發肯定,王上來日還會頒布更多愛民之舉。
思及此,他站出來鏗鏘有力道,“王上,臣家中有二十名傅籍之家臣,願將他們借與朝廷墾荒!”
王綰飛快頗有深意瞟了他一眼,也站出來道,“王上,臣家中亦有四十來名家臣,願效仿李廷尉為國解憂之舉。”
大臣們見狀,紛紛站出來跟著獻出家臣。
嬴政起身慢慢下殿,負手沉吟道,“隻靠家臣這點人手,仍是遠遠不夠...當年攻打近鄰趙魏城池之時,大秦曾返之數十萬百姓,想必趙魏如今正苦於地少人多之患,既然如此,寡人打算暫問他們‘借民’,先解眼下燃眉之急,眾卿以為如何?”
隗狀憂心忡忡上前道,“王上,我秦國剛從六國引入流民不久,如此一來,豈非又要貼補趙魏之人許多糧食?”
李斯暗歎他迂腐,整日盤算那點糧食,便解釋道,“隗丞相,若能以半年之糧,為秦國引入勞力開墾增產之荒地,堪稱一本萬利。隻不知這韓王與魏王肯不肯借人...”
素來隨大流旁觀而不發言的馮去疾,亦出聲道,“李廷尉所言極是,流民有地為餌,自然一引便來,可眼下列國皆在春耕之時,趙魏之君豈會讓百姓丟下唾手可得的收成,跑來替秦國開荒?”
王綰思索道,“再者,趙王前番以熟菽贈綱成君,已有不敬我王之意,想來定會百般尋借口,不肯借人...”
嬴政卻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若是直言借,他們定然不肯,但若以利相誘...趙魏休耕輪種,春耕愁的是有人無地,若寡人向趙魏之君提出合作,由趙魏出人,秦國出荒地與糞肥、糧種,待秋收之時,我秦國不但不收一粒稅賦,還如數返還趙魏之民今歲之收成,再按此多贈他們一倍糧食,此計,他們可還會拒否?”
王綰心中大驚,王上如此篤定,莫非仙界之種,收成遠不止畝產兩三鐘?
李斯可是親自把兩個土豆、種出幾十個碩果的人,對明赫提供的仙種是信心十足的,立刻便附和道,
“王上此計著實高明!趙魏田稅雖用魯國之法,十之稅一,看似比秦國低了不少,但他們繁複的稅賦加起來,百姓亦要繳納超六成之糧,如此一來,趙魏之王雖明知秦國得了墾出之地,卻舍不得這大利之誘餌,甚至,為了多收稅賦,他們必會派出大批民眾前來秦國開荒種地...”
隗狀想了想,又勸道,“王上,如此我大秦便要貼上糧種與兩倍之糧食啊!再者,若趙魏趁機讓士卒混入其中,在各地製造混亂又當如何?”
嬴政目光湛湛看向他,“訂下盟約之時,寡人自會補充以下細則:一則,他們的一應農具吃住由我秦國提供,進城之人必要搜身。二則,城門派人根據趙魏給出的通關符傳,登記名冊為他們臨時傅籍,若有作奸犯科者,獎勵秦民扭至官府依律而罰。三則,前往各鄉裡開荒最多、收成最高之民,秦國將以鄉為劃分,選出前三之戶,再獎他們幾石糧食。”
他如今根據煤場獎勵一事,已漸悟出獎與罰的區彆:若按往日商君之法,一味以未達成目標而懲罰,民眾雖會完成任務,卻暗有怨言;而采煤滿50石獎勵1石的標準,卻讓眾人高高興興起早貪黑盼著多乾活,非但毫無怨言,還會超出既定目標。
由此看來,獎比罰更能約束人心。
大臣們垂首暗暗盤算一番,恩威並施,算無遺策,此計確實可行!
當他們紛紛表態附和後,再看向眼前風姿華采的年輕君王時,眼中已盛滿比往日更隆的敬畏。
無怪乎仙人會選我大秦之王而輔之,如此年輕便將人心拿捏得爐火純青之君,著實世間罕見呐!
嬴政滿意地負手快步走回殿上,他確信,明赫小崽給的仙界之糧種,至少能畝產五鐘,所以,今歲必須將其儘數播撒在秦國現有的肥田裡,剩下田地再播種秦國之菽黍麥。而那些菜種與調料對土地的需求沒那麼多,倒也可以從宮中抽出人手,前往鹹陽郊外開荒播撒。
而等趙魏之民來到秦國後,他們開荒出來的土地上,便可播撒秦國先前發到各郡縣後、被仙種取代而多出的糧種,如此一來,既能讓那些因土地不足、而糧食嚴重短缺的趙魏之民得到些收獲,亦可避免這些糧種的浪費。
而秦國看似損失了糧種與兩倍之糧,實則趙魏民眾的收成,是用這批麵臨丟棄的糧種播撒出來的,秦國隻需再付出與他們收成相等的糧食,便能得到了大量新墾的土地,這便是眼前小利與身後大利之差彆。
待秋收過後,便可埋糞肥田,來年春耕之時,立刻就能調集煤場眾人,前去播撒仙界高產之糧種。
李斯看著君王此刻變得格外柔和的麵龐,腦中卻精明地閃過另一個念頭:王上此番仁政之下,指不定到時還能留下不少、不肯再歸趙魏之“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