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賜書發簪花(2 / 2)

大清之康熙陳氏 卿可書 5545 字 11個月前

陳繡茗是個好的,在康熙心裡的印象也不錯,所以李德全樂的在康熙麵前提兩句。

“在朕這裡還少的了那一杯茶自個兒去喝便是。”康熙搖搖頭,明白李德全是在為陳繡茗說好話。至於那些書,陳繡茗本就是喜愛讀書的,怎麼可能不喜歡那些書呢。

“謝萬歲爺賞,不過……奴才去時見貴妃娘娘躺在軟榻上,神色也不是很好,今日又起早怕是累著了。”

“去,給王太醫說貴妃體弱需得看護好,以後三日為貴妃診脈一次,今日就是第一次。”康熙皺了皺眉,心知李德全提醒的,陳繡茗才入宮有什麼不適也不會主動去找太醫,且昨日也是累的不輕怕拖著拖著一時壞了身子。

“奴才這就去。”

陳繡茗親自整理好書籍之後就聽小太監報王太醫奉旨為陳繡茗診脈,陳繡茗讓王太醫進來請脈後問王太醫怎麼就來請脈了,王太醫說了康熙的吩咐,陳繡茗也是感慨。

怕是李德全見她精神不濟回去給康熙說了,康熙讓王太醫來了。不得不說陳繡茗是猜的一點兒沒錯。

請了脈,王太醫說陳繡茗如今身子也是較好了,隻是不宜勞累平日多吃補氣養血的就好,倒也沒開藥。

陳繡茗聽不用吃藥頓時鬆了一口氣。這身子不好也是麻煩,中藥不似西藥一般隻是藥丸子,一口咽下去也就不知苦了,中藥是一碗,且各種藥材混合煎出來後那滋味兒真真是半天在舌尖消不下去。

當日康熙也是同昨日一般來用了晚膳,隻是今日沒有如同昨日一般念書,吃了晚膳坐了一會兒子康熙就帶陳繡茗去後麵的院子散步消食。

康熙眼尖的在一棵石榴樹上發現了幾個小石榴,還有一簇半開的石榴花,笑著伸手摘了下來“也是巧的很,這日子裡居然還有石榴花。”

說著就將花順手簪在了陳繡茗的發髻上“顏色鮮嫩,寓意也好,與你相稱。”康熙簪了花還摸了摸陳繡茗的頭。

“皇上……”陳繡茗伸手摸了摸發上的石榴花,康熙的氣運金龍又纏到了陳繡茗身上,雖是沒有觸摸到但那感覺與之前卻是不同的。

康熙也沒說話了,轉身往殿內走去,陳繡茗也隻得放下了心中的感覺,跟了上去。

此後一月左右康熙總是來陳繡茗宮中歇息,有時是來用了晚膳就走了,有時是用了晚膳就留了下來。

至於康熙走後或者沒來的日子,是歇在哪裡陳繡茗也不知道,也不打聽。倒是陳繡茗雖說體弱不讓妃嬪來請安,她自己倒是隔一日就去太後宮中請安,除此就是在永壽宮看之前李德全拿來的書了。

這些書裡不隻是僅僅有遊記詩集,還有一本是關於花草養護的記錄冊,陳繡茗對這本書也是很喜歡,為此還特意的用花盆養了一些金盞銀台(水仙花)。

依據那書裡的記載所培養出來的金盞銀台很是健康,如今不是年關因此倒是沒有花骨朵,隻那翠綠的纖長的葉子也是一種看頭。

幾次康熙來都見陳繡茗在侍弄養的幾盆兒金盞銀台,還玩笑說年關時開花兒了送康熙和太後一盆兒,陳繡茗見康熙如此調笑也是應下了。

這些日子陳繡茗侍弄花草很是自在,唯有不自在的時候就是康熙那金龍居然在康熙沒來的時候來了陳繡茗的宮裡。

那金龍來了也不似康熙來時纏在她身上,而是在永壽宮裡遊蕩,最先看見的時候陳繡茗還以為康熙來了,發現康熙也沒來陳繡茗就覺得很是奇怪了。

陳繡茗經過幾次之後也就習慣了,但還是覺得有些不自在,又沒辦法趕走隻能忽視它任由它跟著自己了。

陳繡茗在永壽宮悶了些日子也覺得無聊了,想著之前李德全拿來的書也看完了,就隻把那本花草養護的給留下了,其它的讓人帶著就去了書閣。

這書閣是宮裡最大的藏書的地兒,平日裡也沒有什麼人來,所以陳繡茗在裡麵選書時也是頗為自在的。

看管書閣的太監將陳繡茗要的書都送了過來就退下了,陳繡茗一人坐在桌案後看著書。

這書閣中的書包羅萬象,種類繁多,陳繡茗前些日子看了遊記和詩集也看的有些膩了,就讓拿了些民間誌事來。

能管書閣的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拿些陳繡茗不能看的來,所以到陳繡茗手上的皆是一些民間民俗的書籍或是一些戲劇話本。

陳繡茗之前看過這一類的書倒是沒有看到如此有趣的,戲劇話本中對於故事的節奏把握非常之好,起承轉折心理動作描寫十分到位,倒是讓陳繡茗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一本回過神時也不早了,命人將這些剩下的送至永壽宮就出去了,在上肩輿之前倒是在書閣外見到了外人。

作者有話要說:  啦啦啦啦啦,收藏已經達到三百,等我存稿去申請入v呀,寶貝們到時候不要拋棄我呀哈哈哈哈哈

月尾啦,我也日更半個月啦,開心居然堅持下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