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醫進去之後便是直接在陳繡茗身上施了針,銀針刺激穴位,便能減少出血的量。
另外的太醫也未閒著,仔細查看過產房的東西過後,將隨身藥箱裡帶的香料燒了起來。
這香料是早就備好的,對於正在出血的陳繡茗是極好的。
周太醫歎了口氣,開始診脈,發現陳繡茗的脈象也還算好,細細想著能用的藥,陳繡茗能用的藥,隨後起身在早已準備好的紙上寫下藥方。
“按這方子抓藥,快著點兒。”周太醫將方子隨手遞給身後的太醫,便又開始寫下一張方子了。
太醫接過藥方子之後,拉著身邊站的最近的太醫就出了去。
周太醫寫方子的時候嘴裡也沒閒著“你們去看著銀針,一刻鐘換一次位置。”
針連著換了三次,第一碗藥端了進來,蘇嬤嬤一勺一勺的給陳繡茗喂著。
蘇嬤嬤邊喂,周太醫也在一邊看著,見陳繡茗喝進嘴的隻有一半不到的藥,便道“去,將壓著的第二張方子拿去抓藥。”
情況還是較好的,最起碼還能喝進去不少的藥,這這一屋子人的命說不得都係在陳繡茗身上了,能喝下藥他們便安全了許多。
藥方子被太醫一張張的拿出來,親自去配了藥,再親自看著煎好,親手端進產房。
在產房外的眾人聽著時不時出來的太醫說著陳繡茗的情況,知道陳繡茗算是已經離了死的邊緣,皆是鬆了口氣。
雖是沒有脫離危險,也總比沒有好消息要好得多。
藥一碗一碗的往裡麵送,從早上一直到夜間,陳繡茗也喝了五六碗的苦藥汁子了。
終於在太陽落下了宮牆的時候,在產房中待了一日的周太醫領著眾太醫出了產房。
“臣等見過皇上,各位娘娘。”周太醫下跪時膝蓋都是有些軟。
在產房中忙了一天,之前也是有半夜在外邊兒候著,此時心裡鬆了,倒是有些受不住。
“起來吧,賞。你們也是累了,先下去歇歇吧。”
康熙在太醫為陳繡茗診治的時候未下過一次旨,為的便是讓他們全心的投入其中,此時他們的努力成果也是擔得起康熙的信任的。
“謝皇上。”眾太醫謝了恩。
太醫也未全都離開,而是留了兩個在永壽宮。留下來的也是頗有經驗的,且年紀稍小能經得住折騰的。
太醫退了下去,眾妃嬪也沒有再留下來的必要了,康熙也叫這大半都是四十歲過了的妃嬪們各自回去了。
這等年紀跟著在這裡守了許久,又是向來養尊處優的,也是不好受。
待眾人都走了,康熙才去了寢殿。
陳繡茗如今這模樣也是要在產房中好生養著,這些日子二十四阿哥怕是會有些照料不周,康熙第二日便決定將二十四阿哥帶回乾清宮。
二十四阿哥實歲也快兩歲了,說話很是清楚,康熙向來喜歡和二十四阿哥說話,如今接去了乾清宮說的話也是更多了。
除了與二十四阿哥去永壽宮看二十五阿哥,與陳繡茗隔著一扇門由蘇嬤嬤傳話聊聊天兒,康熙最近倒是又尋了樂趣。
康熙在這些日子裡發現,二十四阿哥對於書籍很是感興趣,自己有時有空閒的,便拿了啟蒙的三字經教著二十四阿哥讀。
孩子學東西學得快,二十四阿哥更是遠超常人,康熙親自教導的隻有理親王一人,理親王也是一個聰慧過人的。
但是經過幾日的教導,二十四阿哥便能將三字經熟背,且還記得大半的字,康熙便知道二十四阿哥很是聰慧,甚至超出理親王一大截兒。
康熙未教二十四阿哥識字,二十四阿哥卻能在跟著康熙一同念書的時候記得字,也很是難得。
康熙與陳繡茗隔著蘇嬤嬤說話時,便說到二十四阿哥的聰慧,陳繡茗聽了也不似康熙一般高興,甚至覺得有些擔憂。
二十四阿哥雖是年紀小,但是若太被康熙看重便不是一件好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陳繡茗:醒醒醒醒
康熙:乾嘛呀,睡得正香呢(翻身)
陳繡茗:我要生了
康熙:什麼?要生了!李德全!快快快!叫人去!(驚醒)
陳繡茗:要生而已……
康熙:什麼叫而已!起來乾嘛,快躺下!
陳繡茗:……(睿智)
作話--
最近期末了,要複習,加上沉迷於我的世界……
更新晚了,抱歉,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