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起事端定(1 / 2)

大清之康熙陳氏 卿可書 5704 字 11個月前

第二日一早天還未亮陳繡茗便醒了, 蘭春來伺候梳洗的時候說二十四和二十五已經起了,現在正在用早膳呢。

“怎麼起這麼早, 東西都備好了嗎?”陳繡茗問正在為她梳頭的蘭春。

“今兒阿哥們是在壽康宮歇的有些路程不起早些怕是要遲了, 東西都備好了娘娘放心。”蘭春靈巧的將發髻盤好,也沒梳旗頭。

陳繡茗是要趕著送二十四和二十五的,梳旗頭所需的時間不是一會兒便隻將頭發盤好插了幾隻簪子便算完了,至於妝容更是一分都沒動, 換了身衣裳時間也就差不離了。

匆匆的開門走了出去,二十四和二十五正好站在轎攆前還未上去呢。陳繡茗叫住了他們也不顧冷風走在雪地裡,到了他們麵前從蘭春手上拿過了一隻荷包係在二十四腰帶上。

“這荷包裡多是驅寒的東西, 裡麵還有幾顆糖下了學若是餓便拿了吃了。”又拿過蘭春手上另外一隻荷包為二十五係上。

“走罷, 時辰也該到了。”陳繡茗摸了摸二人的頭道。

看著轎攆出了宮門陳繡茗才回了寢殿,讓蘭春重新為自己梳了個旗頭, 穿著的也很是隆重。今兒個陳繡茗早起不僅是為了送他們,還為了一件大事。

蘭春知道陳繡茗想做什麼為她梳頭插簪時極為小心,過了許久才將頭發都梳好,陳繡茗難得穿上這麼亮眼的顏色,在這冬日裡倒是顯得豔色無雙。

帶好了東西便坐著轎攆出了壽康宮,花盆底踩在石板上發出的聲響很是清脆,慈寧宮太後一向早起聽宮人說陳繡茗來了有些疑惑還是讓人請了進來。

陳繡茗被領著進了裡間兒,看見太後正在梳頭呢便道:“太後娘娘,一會兒怕是要出去一趟。”

“你們出去,讓小廚房多備些早膳。”

陳繡茗臉上的表情很是嚴肅,太後便隻留下貼身伺候多年的嬤嬤, 其餘的都叫她們退下了。

“怎麼這麼早就來了。”太後看著陳繡茗一身的打扮很是隆重,揚手阻止了嬤嬤繼續梳頭打動作,嬤嬤也就換了一種發型梳著。

“二十四和二十五起得早便跟著起來了,況且今日還有事便更要早些了。”陳繡茗一副笑模樣太後也看不出什麼。

陳繡茗抬手李德全將一直捧著的小盒子放到了太後的跟前兒,伸手打開蓋子隻一瞬也是讓太後知道了裡麵是什麼東西。

“原始如此難怪你起這麼早還這副打扮。”太後歎了口氣,看著陳繡茗心裡想的卻是她終究是與後宮女子不同。

太後梳好頭也用了些時間,與陳繡茗一道用了些早膳穿上了朝服帶著她往太和殿趕去。

三聲鞭響眾臣從太和殿外步入殿內依著官職高低站在大殿中央,太監唱和之後眾臣跪於地上待雍正坐下後太監替雍正叫起。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這是一直以來都會喊的一句,三聲過後若是無臣子上奏便會散去早朝,雍正或是會留些人問話等等。

“臣弟有本奏。”廉親王走出了列隊,眾人皆不知是何事竟然要他來奏,畢竟雍正很是防備他給他的也不是什麼要職,有什麼事不能解決的要在這時候上奏。

“準。”雍正麵色如常。

“是。”廉親王抬頭直視雍正說道:“先帝駕崩之時聖旨隻一道漢字所書的這與先例不一致,十四弟趕回京城之時因先帝駕崩悲痛不已並未深究,前些時間在先帝陵中守陵夢見先帝。”

“先帝直呼聖旨二字,十四弟醒來越感心驚便傳信讓臣弟徹查……”

“八哥真是空閒,竟有時間去查這些。”十三此時已經不似之前那般瘦弱,因著以前的事對雍正很是維護,此時一聽廉親王的話便開了口。

“十三弟,讓他說。”雍正這一年來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就是他們想做出什麼事也翻不起浪花來。

廉親王此時已經是到了末路,以前他想著十四會做出些什麼事來讓朝堂翻出浪來自己好從中得利,隻是之後十四與太後見過幾次之後便不再與雍正相鬥,問十四他也什麼都不說什麼也不做。

廉親王拉攏的官員逐漸偏向雍正,因為以前和雍正相爭現在多的是人想踩著他入雍正的眼日子也難過,沉寂之時命人去仔仔細細的探查了一番確定雍正隻有一道康熙駕崩前在暢春園所書的聖旨,想著以前的舊例便在暗中運作,此時正是大好時機。

“我大清皇帝登基皆是三道聖旨為憑證,因先帝駕崩之時隻手書一道並未深思,十四弟來信之後臣弟也閒便仔細的調查了一番。”廉親王直視著雍正,表情一如既往的溫和“四哥與皇阿瑪獨處的時間並不短,期間說了什麼無人得知。”

“但是皇阿瑪連皇貴太妃的去處都早已安排妥當,沒道理連多些兩道傳位新帝的聖旨都沒時間吧?”

“所以你到底要說什麼?”雍正一直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老八說的並沒有錯自己的確沒有另外兩道滿、蒙文字所書的聖旨,若非不是自己什麼都沒做連他自己都懷疑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