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齊縣令(1 / 2)

渡我 江色暮 7344 字 9個月前

金華縣的縣令姓齊,是個中年儒生。他早年中舉,一路走到殿試,卻隻得了三甲。之後,便被下派,當上八品縣丞。

齊縣令四處疏通關係,熬了幾年,職位有所上升,被調到金華縣,成了而今的縣令。

此人出身低,好在善於與人相交,以此經營出些人脈。在任上時,也能被誇一句勤勉,算是百姓眼中的“好官”。

到金華縣後,他知曉本地有一員外,姓王,這兩年從朝中退下,回鄉頤養天年。齊縣令便動了心思,時常上門拜見,打著研究文章的名義。還會帶上自己兒子,請王員外指點。

城中出現命案,齊縣令頭大如鬥。一麵是驚懼,雖說自己已經許久不曾出城,但兒子剛從外麵回來!雖然現在還好好的,但誰也不能咬定日後無事。

另一麵,就是為仕途憂心忡忡。眼看又要滿三年一屆的任期,他卻撞上這等怪事。如此一來,哪怕有王員外給朝中故友寫的幾封信,齊縣令也擔心,自己可否得到升遷。

“唉!”

他正長歎,忽聽有人來報,說有個小捕快,請了兩位仙師回來。

齊縣令皺眉,問:“是哪位捕快?”

“姓郭,”來人道,“叫郭初一那個。”

齊縣令聽著,眉尖攏得更緊。

吳國境內,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府衙、縣衙,大都隱隱有兩股勢力。其一,是朝廷委任的文官,這批人三年一換。其二,就是長久居於此處的捕頭、捕快。

大多時候,兩方相敬如賓。前者象征皇權,後者則多少身懷修為,卻不能真正踏入仙門,於是在官衙內掛職,好謀一口飯吃。齊縣令很早就開始和這群人打交道,深知“知人善用”的道理。

幾年下來,他也知道郭初一是怎樣的人。他找來的“仙師”,是真有本事,還是預備兩方配合,借機撈一筆?

齊縣令頭痛。

旁邊縣丞問他,是否要出去看看。齊縣令思來想去,歎道:“那就看看吧。”

倘若真是雲遊的仙師,總不好冷落人家。

想到這裡,齊縣令又吩咐:“你找人,去把妙雲先生請來。”

他口中的“妙雲先生”,則是城中道觀玉清觀的觀主。妙

雲是煉氣中期修士,算是整個金華縣中修為最高的人。再者,畢竟有師門傳承,小小金華縣中,唯有他,能稱得上“見多識廣”。

等人走了,齊縣令又沉思片刻,把整件事在腦海中過了一遍,覺得應該沒什麼遺漏,這才去花廳,預備見客。

前前後後,楚慎行與徒兒等了約莫一盞茶工夫,總算見到傳聞中的齊縣令。前麵等待時,衙中捕頭也來了,他修為和郭初一相仿,隻是看起來更威武些,自我介紹,說他姓李,諢名李大彪。

楚慎行冷眼看,知道此人雖與郭初一同為煉氣前期,但修為要略高些。

他是抱著“陪徒兒”的心態,於是從始至終,都未說什麼話,隻在一邊喝茶,聽徒兒再和李捕頭講話,確認前麵郭初一的講述中有無缺漏。李大彪和郭初一對視一眼,更不敢掉以輕心。

片刻後,齊縣令來了。他看著李大彪和郭初一對楚、秦師徒畢恭畢敬的態度,心中仍未全信,卻也提著心,往前拱手。

秦子遊下意識想和他見禮,但他未起身,便覺得一道靈氣壓來。楚慎行以神識吩咐:“子遊,莫動。”

雖然已經是築基修為,但徒兒的心態,依然停留在凡人時期啊。

好在足夠聽話。師尊這樣說,秦子遊一怔,乖乖不動。

楚慎行袖中的青藤竄動了下。他神色不動,望向齊縣令,聽對方問:“隻是尚不知,仙師師從何門?”

齊縣令說著,心裡快速劃過幾個在吳國境內的小門派。

在儒風弟子看來,歸元宗可望而不可即。可又有無數人,連儒風寺的門檻都邁不進。

楚慎行明白這些。他想了片刻,隨口說:“我與徒兒,是百通門弟子。”同時,密音對徒兒講話。

齊縣令遲疑。

那冷淡、高高在上的仙師不再開口,倒是旁邊的小郎笑了下,說:“我與師尊從秦國來。師門名聲不顯,縣令若未聽過,也不稀奇。”

齊縣令鬆一口氣。

原來如此啊。

他踟躕,解釋:“兩位仙師有所不知,早前,我已給儒風寺發帖。”

那小郎便挑眉,說:“早前是什麼時候?儒風弟子若要趕來,至少要十天半月。這段時日,你莫非就靜心等著?”

齊縣令:“

呃。”

秦子遊看他,“我是聽聞,縣令家的公子剛打西邊回來,一樣是走水路。隻是縣令這樣,倒像全不擔心?”

楚慎行聽著,端起茶盞,抿一口,掩住自己唇邊笑意。

他稍稍提點了子遊一句,子遊便能融會貫通。講話時,甚至用上靈氣,以此震懾。

齊縣令隻覺自己胸膛器臟都在隨這小郎的話而震蕩,彆的不說,至少他此刻的確信了,這是兩個有些修為的仙師。

“自然還是擔心的。”齊縣令改口,“隻是往後,儒風弟子若來了,我卻不知如何交代。”

把為難擺在麵上。

秦子遊笑道:“你擔心這個?莫怕,師尊和儒風弟子是有幾分交情。”

齊縣令閉嘴。話說到這一步,他隻能賠笑,心下暗道:妙雲先生怎麼還不來?

秦子遊已經問:“我聽李捕頭、郭捕快說了些案中細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