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可再生礦脈X失蹤(1 / 2)

星際麒麟 衣冠難渡 3639 字 10個月前

“家主,就是那裡,44號礦脈。”庫爾特指著前方十來米遠的地方,就不肯讓林麟再上前:“請您不要靠近,我已經讓礦工下去看了。”

林麟也沒反對,因為白炎也一起丟了,所以她還不是特彆擔心。

站在原地,一邊給金他們發訊息,嘗試聯絡洛特,一邊看著十來米遠處的那條44號礦脈。或者說,星球大裂穀。

林麟在來1號礦產星之前,就已經詳細地了解過這顆星球。

1號礦產星是林家族財富來源之一,礦產數量不算多,但勝在種類豐富。

最具價值的就是其中的兩條礦脈,一條是12號礦脈,產出製作機甲核心係統的一種重要不可再生稀有礦石,每年定量開采,大多數時閒置,聽庫爾特說,尖刀就是跑去了那裡。

而另一條就是眼前的44號礦脈,星球可再生礦產最多,種類最豐富的一條礦脈。

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星際時代和地球時代的不同。

地球時代,因為礦產成因複雜,需要年代久遠,對於人類而言礦產即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開采過度就會枯竭,無法再利用。

可在星際時代,礦產卻被分成了兩種,不可再生,比如12號礦脈的礦產,可再生,44號礦脈的礦產。而他們的區彆就在於,一種礦產無法靠生物合成,而另一種礦脈可以通過非智慧生命非碳基生物代謝合成。

人類星獸和星際的大部分智慧種族都屬於碳基生命,但星際廣袤,部分的智慧種族和非智慧生物,卻並非碳基生命。

這些生命體由其他元素為基礎,生存形態生存環境與人類截然不同,比如凱恩斯,他身為機械生命體,就是星係中公認的一種非碳基生命,也是特殊生命形態。比如在自由星域中的一些族群,同樣也是非碳基生命。他們獲取能量的方式,食物與人類大都不同。

可再生礦脈中生存的礦菌群,就屬於這種非碳基生命體,也被星際人們戲稱為活著的礦脈,它們習性不同,但通常以礦產星的空氣,土壤為食,提取土壤空氣中的元素,產出礦產。礦產其實就是他們的排泄物,因此,這些礦產可再生,隻要這顆星球還存在,隻要食物還存在,這種非智慧族群還存活,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可再生礦產。

當然說起來簡單,真正進行礦產的采集周期還是相當長的,菌群的生存環境也不受人為控製。因此礦產星的礦藏采集通常有各自嚴格的管控和計算方式。比如一塊區域被礦菌群舍棄遷移,人類才會進行采集。

可以說星際時代的礦產采集絕不是地球時代那麼簡單粗暴,這也是星際時代礦產星絕大多數都屬於非宜居星球的原因——這些非碳基生命隻有在非人類居住的環境下才能生存。

而人類在經曆過星際戰爭,星際大災變,各種災難,更重視長遠的發展。

林麟麵前的44號礦脈,這條足有星球十分之一長,寬達數公裡的斷裂帶,正是這顆星球最適宜各類礦產菌群生存的地方。

當然林麟也從資料中聽說過一些這條礦脈的特殊情況,據說這條礦脈的開采深度隻有12公裡,再向下,不但裂穀寬度縮減,也不再是單純的一條長裂縫。而是變成了類似拉長蜂窩形狀的奇怪地貌,依然深不見底,而且有更豐富的礦產,卻不能任意進入。

主要原因是礦產星磁場本就混亂,而越靠近裂縫底越是如此,哪怕是采礦機甲到了那裡都容易失控,耗能增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