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叛軍,難道這裡是瑪索星域?”立刻有帝國的選手反應過來。
馬上不少自由星域的選手也開始向天空張望,終於在地平線附近發現了線索:
“鎖鏈行星帶!是瑪索沒錯!”
絕大多數聯邦選手在反應了一下之後才從記憶中搜尋出了這個在星際史上出現過的星域。
林麟也在看到那條被衛星地平線遮擋了大半行星帶時才想起這裡是哪。
瑪索星域地處薩多帝國邊境,與自由星域交接處,因為有一條鎖鏈形的小行星帶和複雜的磁場形成了一道帝國與自由星域的天塹聞名。
瑪索的本意是自由的咽喉,而這名字的起由據說是因為自由星域政權正式建立前,非人種族最混亂也最黑暗的時代。
薩多帝國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擴張到小行星帶另一邊,而天塹讓瑪索成了非人種族的自由與希望,這裡曾一度變成非人類種族的逃亡之路,許多被帝國俘虜的非人種族試圖從這裡逃離,成功逃亡的穿越這裡成為自由星域自由人,失敗的,這裡變成他們的永眠之地。
而更多的來到這裡親眼看到同伴一個個死去的幸存者,失去逃亡的勇氣,選擇留在這裡成為薩多帝國低等公民,與這裡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混雜的血脈和基因讓這個星域成為薩多帝國最低等公民的劇集地。
這裡混居嚴重,混亂頻發,這裡也被評定為低等文明星域,因為資源匱乏,生存不易,難以前往自由星域,又被帝國高等文明星域排斥,無法進行交易,瑪索幾乎是被薩多帝國放棄。
也正因如此,瑪索的文明始終處於極度落後狀態。
他們僅被允許使用星球間最低等的星艦,進行星域內的資源交換,和每年一次向帝國提交足夠的礦產資源用於交稅。
甚至瑪索幾個星係之間,都無法進行正常的星係交流,因為極低的文明等級幾乎每一次星係跨越都至少要浪費幾個月甚至是一年的時間,這對瑪索人而言,根本是極度奢侈的行為。
如果隻是這樣,瑪索人民也生存得下去,但小行星帶帶來的“安全”也同樣意味著危險,每過十年,或者幾年,瑪索小行星都會因磁場混亂自發形成宇宙亂流或磁暴。
而這種遠高於瑪索文明等級的星際災禍都會直接導致大量傷亡出現。
死亡的陰影似乎永遠都在他們頭頂上空覆蓋,而帝國似若無睹,跨越小行星帶因為文明等級的落後幾乎不可能,而就像是薩多帝國不願意接受混血的他們一樣,自由星域同樣也不願意接受“貧窮的外來者”瓜分他們的資源。
瑪索人成了沒有人願意幫扶的邊緣人,他們生存,掙紮,死亡,一代又一代。
不是沒有人想過抗爭,據林麟從凱恩斯那裡得到的帝國資料顯示,幾乎每過幾十年,瑪索就會出現一批叛軍,他們或者是星際亂流和磁暴無法生存,或者是因為向往星域外的生活,又或者是為了家人同伴選擇拚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