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自由發言,隨意一點,這是團隊合作的項目,每一個人都要儘情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們是一個team,大家都要努力留在節目裡。”
徐超然也點頭附和道:“黎暮說的對,既然來到了這個節目,就不要留遺憾,讓自己的才華閃光,這樣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一直沉默的方爾文主動舉起手,她看向黎暮,猶豫的說出下半句:“我沒寫過詞,但我想學著自己寫。”
“我知道”,黎暮給了方爾文一個和善的笑,“作詞部分如果你想學我可以教。”
方爾文琢磨了一下黎暮的話,她轉頭和聞寧對視了一眼,齊聲問:“你知道?”
黎暮話裡有話,她們倆會懂她話裡的意思的。
她瘋狂暗示:“對啊,我知道,你們的歌我絕大部分都聽過,我很喜歡你們的作品風格,比如《沼澤》這張專輯,我還關注了你們倆的ins。”
震驚過後,聞寧在掌心寫了幾個字,小心翼翼的拿到黎暮麵前,黎暮看後點了點頭。
“我的天呐”,聞寧留下一句意味不明的感歎就回到原位。
兩人對視一眼,唰的一下站起來,對著黎暮的方向鞠了一躬:“今後請大佬多多照顧。”
“彆彆彆,太客氣了”,黎暮立刻站起來回了個禮:“互相照顧,互相照顧。”
“不不不,請黎老師多照顧”
“太客氣了,互相照顧”
剩餘三人就迷迷糊糊的看著她們的“鞠躬拉鋸戰”,看了整整五分鐘。
此後,聞寧和方爾文活躍多了,兩個人都是外向的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一個捧,一個逗,默契十足,像說相聲似的。
原本沉默嚴肅的練習室輕鬆歡樂多了,就連是真的內向,沉默寡言的左見也露出了笑臉。
氣氛好起來之後,就繼續討論正經事。
“左見妹妹,你可以獨立作詞嗎?”,黎暮主動給左見帶鏡頭,這孩子不爭不搶的,鏡頭肯定少。
“我可以”,左見抬頭看向黎暮,那雙濕漉漉像幼鹿似的清澈眼眸,看的黎暮心癢癢。
她在左見頭上摸了一把,說了句“好。”
溫黛瞬間變得氣鼓鼓的,她覺得自己要失
寵了,並且很想質問黎暮這個四處留情的女人:你到底有幾個好妹妹?
剛才叫聞寧“妹妹”,還叫方爾文“小方妹妹”,現在又來了個“左見妹妹”,到底誰才是她的“首席妹妹”?
“黎暮”,溫黛第一次叫出黎暮的名字,她的語氣很嚴肅。
黎暮第一次看到她這麼正經的樣子,她坐正身子,轉過頭看著她:“怎麼了,溫黛小朋友?”
溫黛小朋友?連妹妹都不是了,地位急降,有了新人忘舊人,溫黛心都要碎了。
黎暮對上溫黛的眼睛,卷長的睫毛有規律的顫動著,她的眼睛就像是有魔力似的勾的溫黛看直了。
“怎麼了?我臉上有東西?”
“……”
黎暮轉向另一邊,正好對上徐超然似笑非笑的眼睛,就像已經看穿了一切似的。
她身體一斜,在徐超然耳邊問:“這孩子怎麼了?”
“你沒覺得練習室裡有點酸嗎?”
黎暮深吸一口氣,沒聞到酸味,她搖搖頭。
徐超然突然覺得黎暮有點遲鈍,她雙手拖住黎暮的頭,幫她轉到正對溫黛的方向,她居然沒看出來這孩子渾身散發著醋味嗎?
……
“噗嗤——”
黎暮終於看明白了,溫黛這孩子是吃醋了,這小臉都氣成河豚了,再不哄就變成氣球飛到天花板了。
“寶貝,你怎麼了?”,黎暮在溫黛的頭頂揉了揉。
這誰能頂得住鴨!
溫黛一下子從側麵抱住黎暮,臉頰貼在黎暮胳膊上,她仰起頭委屈巴巴的問:“黎姐,你到底有幾個好妹妹?”
黎暮沒回答,隻是任由著溫黛撒嬌。
“大家不用理她,我們繼續。”
歌詞創作了解完,就該確定歌詞大主題了。
“大家暢所欲言,聊一聊你們對這首歌主題大意的想法。”
徐超然發言:“那就要看,我們是貼合原曲立意,還是做新的東西。”
普遍意義上,寫一首新歌,先立意,確定主題內容,接著是做(找)一個貼合主題的伴奏,最後是寫歌詞。
黎暮的順序就是這樣,昨晚拿到節目組給的原曲後,她就有了靈感,然後就開始通宵編曲。
“那就做點新東西出來”,沉默寡言的左見堅定的開口。
“對,也許這就
是最後的舞台”,聞寧和方爾文對視一眼:“那就做自己想做的,不留遺憾。”
徐超然繼續起總結引路作用:“現在beat黎老師已經做出來了,我們就根據beat和原曲,確立歌曲的大方向。”
“確立大方向後,每個人的小part就可以自主決定了。”
靈感這種東西有時候說不清,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詞不達意”,但它就是存在著。
黎暮看大家沒有進展,提出了PnB:“這樣吧,每個人寫出兩個關鍵詞,簡要的表達你對這首歌和beat的想法和理解。”
“稍後把所有人的關鍵詞彙合在一起,提煉一下就是這首的立意,大方向。”
獨立,自信,愛自己
最終提煉後的大方向和黎暮的設想是一致的,也她想通過這首歌想要表達的。
_
歌詞問題討論完,剩下就是公演C位和隊伍leader,歌詞分part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才是重頭戲,VJ們已經卯足了精神,生怕錯過什麼名場麵,上一季rap組組內分part差點打起來。
黎暮繼續走流程,她環顧四周後,問:“誰想當C?”
“我”,徐超然舉起手。
溫黛連眼皮子都懶得動,她是什麼實力自己是清楚,C位還輪不到她。
聞寧和方爾文搖搖頭,她們倆也對C位不感興趣。
佛係的左見也搖搖頭。
“大家不要害羞,想當C就要表達出來,這又不是什麼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