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1 / 2)

豐來書肆。

李祁拿著手中厚厚一疊銀票,心中滿滿的成就感,被見狀的秦祿明嘲笑庸俗。

李祁怎肯被這不識民間疾苦的公子哥戲說,當場就反駁了回去,懟的秦祿明啞口無言,最後的陳靜萱又補上致命一擊,當場讓某人後悔自己沒事說什麼閒話。

最後秦祿明蜷縮在一旁,整個人陰雲慘淡,好一副可憐樣,讓李祁好笑不已。

秦祿明自己不曾體會過無錢半步難行的處境,自然不覺錢的珍貴之處,認為自由與熱愛應在金錢之上,這自然沒什麼問題。

但是,人的需求是一步步實驗的,秦祿明不缺金錢,所以才覺內心的追求更為重要,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隻有滿足了吃穿,生活富足,才更有能力去追求其他。

李祁是俗人,哪怕這輩子長了張神仙公子般的容貌,他依然是俗人,隻願做個富貴閒人,不犯法、不違背良心,賺更多的錢、寫更好的書,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大殷山河。

“陳姐姐你的房子找的怎麼樣了?”

聽出了李祁有轉移話題之意,陳靜萱也不在打趣自家表弟,“看了處不錯的,兩進的院子,若是我爹娘來都有住處,離豐來書肆也近,隻是價錢沒談好。”

秦祿明也跟著被吸引了關注點,恢複了日常的金貴範,半點沒有方才那般被懟的生無可戀樣,李祁就知道他是裝的,“表姐,合適就儘量買,我給你墊著。”

“那就多謝表弟了,不過那出房子明顯還有壓價的地方,我在等兩天。”

是陳靜萱的風格。

秦祿明搖著扇子擺擺手,表示小意思,何必在意。

隨後又開口道,“說來我還聽聞一個消息,朝廷有意放寬民間辦報,也不知道朝廷那些人怎麼想的?”

“此時當真!!?”

“有沒有什麼要求!!?”

李祁和陳靜萱同聲問道。

兩人的震驚反倒把不以為然,隨口一提的秦祿明給嚇了一跳。

“你們這是怎麼了?難道民間辦報還有什麼隱情不可?”本沒有多想的秦祿明也開始思考起來。

陳靜萱麵色沉穩,卻依然神采奕奕,“民間辦報啊,想想《國報》的發行範圍,整個大殷都可以看到《國報》,哪怕民間的人辦報,沒有官府的支持,隻能在京城周邊發售,對於話本書籍的宣傳也是難以想象的。”

李祁來自後世,對於報紙的想法自然更多,“不僅如此,若是朝廷不限類型,我們還可以出專門寫話本的報紙,譬如《國報》一期大概萬來字,我們再把字印小點,多加一張,那一期的報紙可以刊登好幾本五千字的話本內容,降低價格,更有利於百姓觀看話本。”

“還有,報紙的發行範圍廣,《國報》是所有商家都可自行購買,小攤販也會買幾份放攤上,在客人買東西的等待期間看看,如果我們在民辦報紙上加廣告呢?這是多好的宣傳,若果我們能辦報,又是多好的來錢機會!”

秦祿明這時也醒悟過來,但還是有些疑惑,“當年太宗皇帝,就是靠辦報拉攏人心,建立大殷後就禁止私人辦報,若是朝廷管控太嚴,對我們來說應該也沒太大益處吧?”

秦祿明提起的太宗皇帝靠辦報紙拉攏人心一事,李祁知道。

這位穿越前輩起兵時,隻是偏居一隅,治下人心惶惶,這位穿越前輩直接辦起了報紙,來引導民心,百年前,中原混戰的局麵,導致百姓們讀書識字的少,太宗皇帝除了發售報紙外,也派人專門負責講解。

譬如官府的新出的條例規定的意思、目的、希望達到的結果,試圖讓百姓們明白和接受,當然由於民間識字率太低的問題,其實報紙的主要者還是那些知識分子。

每個朝代,不管是打天下還是治理天下,知識分子永遠是少不了的,問題在於怎麼把這些人收為己用,還要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支持統治者的信念主張,這位太宗皇帝,用的就是報紙。

所以當初的這些報紙,不僅在太宗皇帝的管轄區內發售,還被傳到了其他的地方。

最初的時候,其他諸侯有的並沒有看重,甚至看到彆人對著幾張薄紙如臨大敵,還嘲笑他人膽小,事實證明,不重視思想武器的敵人,往往死的更快。

這些人治下的讀書人、百姓是真真切切知道,原來還有太宗皇帝統轄區內,那麼好的地方,甚至對於百姓的政策也是更重優待,每一項朝廷政策也解釋的清清楚楚。

接下來就是一大批的遷徙和逃難,等上層的統治者察覺不對,銷毀統治區內的各地報紙,禁止百姓離開時,已經來不及了,甚至因為手段殘忍,進一步失去了民心,連自己手下都開始叛變。

這就是當年太宗運用的手段,而一切的開始,不過是小小的幾張報紙而已。

後來天下大定,正因為知道報紙的宣傳力,所以報紙的發售隻有朝廷掌管,後來整合成大殷的《國報》。

所以秦祿明的考慮確實存在,但李祁也有不同的思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