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陳家之前去往北原州的商隊就要回京,正巧也趕上你《尋仙》第四冊出售,算不算雙喜臨門?”秦祿明站在一側打趣著李祁。
“當然不算,這兩樣都是按照計劃,順利進行也不過是意料之中,不算是喜,要是能將《尋仙》賣出的數目,超出所有人意料,那才叫喜。”想想這陳家商隊走了都要半年了,今日一回來,他們三人中最高興的當屬他的陳姐姐吧,李祁想起前兩日,陳靜萱翻著冊子跟他們算這回來的金錢都應該怎麼怎麼用,就隻覺欣慰,有個工作狂又愛財的合夥人,真的是太棒了。
“說來之前商隊就先派人送回來消息,他們這次帶回來的除了北原州特產,還有許多黃金,當然黃金這事,其實也沒明說,隻是問我們要不要換一些,表姐覺得可行,賢弟你覺得呢?”
帶回黃金一事,李祁先前確實不知,想來也是陳家那邊單獨對秦祿明講的,隻思索片刻,李祁就同意的陳姐姐的想法,“當然可以。”
大殷內地多銀少金,看看大殷的流通錢幣就知道的,以銀銅為主,將銀子與貨幣掛鉤,而黃金卻作為更高一級的儲值貨幣和收藏品存在,在大殷黃金的貴重簡直不可想象,如果不是後來平複南方,官府控製了少量金礦,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而北原州卻是多金礦,多到什麼地步,多到有些河灘都是黃金,多到含金量低的,官府直接沒有派人把控,吸引了如數淘金者的前往。
關於這點,其實李祁都些陰謀論的猜測,放出一些含金量低的地方,任由大殷內地的這些人來挖掘,這吸引力可比什麼惠民政策高多了,單看看北原州拿下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多少的亡命之徒衝著黃金去的,再算算人數,就知道有多誇張。
隻要有人,還是大殷的人,就算是些追求財富的亡命徒,利用得當,對於控製當地,就是一種幫助。
現在的北原州依然是地廣人稀,許多城池之外的地方,官府根本把控不過來,淘金者、普通討生活的百姓、逃過去的罪犯、各大商行、數十個本地民族、軍隊……
出了城池,生死難料。
這是第一批從北原州回來的人說出的話,也是陳家商隊的真實寫照,當初他們離開時,湊足了近千人的隊伍,其中還請了數百人的護衛,一路走大道,與各處官府打通關係,可依然有一百多人留在遠方,再也回不來了。
然而就算如此,這次的利潤依然大的讓陳家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單單是豐來書肆跟著吃些小利,就讓本金翻了十倍,更何況是陳家本身。
李祁想起了前世記憶深處的大航海,隻要十中存一,就是一次成功的海上貿易,北原州的貿易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超額的利潤已經足夠讓這些商人走而挺險了。
話又說回來,在當年大殷和北原州各族打的火熱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不少人偷偷跟北原州的各族,用情報換取財物,直到被先皇逮到一批,殺了個血流成河,才又慢慢收斂起來,至於後來跟答嗒族打仗時,為什麼答嗒族有些人手握著大殷特製的兵器,嗯……對外說法是答嗒族收繳了大殷士兵的武器,至於為什麼近些年大殷官府的黃金又有些增多,嗯……誰知道呢。
李祁對此有些猜測,其實也是根據聖上的賞賜來的,近幾十年在對外賞賜時,黃金的出現率明顯有些增加,可惜李祁也隻能在《國報》上窺視一二,再清楚的,就是不能了,但這一點,已經能滿足李祁些許的窺視之心了。
李祁不由再次感慨,果然很多時候人閒一點還是有好處的,靜下來,能想通些以前想不到的事,就如同那《國報》,好像都是寫些沒用的東西,但是當你慢慢看,一點點分析時,也能發現這些文字下隱藏的秘密。
如今既然陳家在北原州弄了些黃金出來,肯定想儘早賣了,而且越早越有利潤,隨著北原州那邊的商品回歸,加上大量民間黃金的挖掘,日後的黃金價值一定會下降。
李祁又不是什麼珠寶首飾愛好者,有了黃金,賣了換田換地換房產不美滋滋嗎,或者拿著這筆錢繼續投資不香嗎?難不成還留著作首飾,就算是作首飾和儲值,等個幾年價格穩定下來豈不劃算,而那個時候北原州的淘金才會正火熱,價格說不定說更低。
陳靜萱肯定也是同樣的想法。
想到首飾,李祁才猛然回憶起,這位陳姐姐好像真就沒怎麼見她佩戴過什麼首飾,秦祿明每日帶出來的都比陳靜萱幾個月加起來都多,單單是秦祿明日常換的扇子上,就常常鑲嵌著什麼金絲銀絲珠寶美玉之類的,頭頂、手上、腰間也是從來不缺。
見李祁看向自己的目光越發奇怪,秦祿明也跟著上下打量了自己一番,“怎麼?我這身有什麼不妥嗎?”
“嗯,沒有,我記得秦兄之前跟我說過,時機到了的話,也想去北原州看看。”
秦祿明打開扇子開懷的笑起來,扇子上字跡後跟著的印章,明顯是位知名大佬的,唉,這該死的金錢的味道,“自然,怎麼也是我們大殷的國土了,說什麼此生也是要去走一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