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女孩很多,宋曦在其中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聰明的,自然也不是最受到重視的。
好在雖然不受重視,但尋常的幺蛾子也找不上她,她就這樣平平安安的長大、讀書。
家中一直有意送幾個姑娘進宮,畢竟三位皇子正值壯年,若是誰被看上了,哪怕隻是個侍妾,那對於宋家來說都是好事,若是碰巧那位皇子日後能登上皇位,那宋家可就成了皇親國戚了!
至於其他可能的犧牲,也不是沒考慮,但是宋家的掌權者們不在乎,反正他們家女兒多。
本來他們挑中的是宋曦的一個姐姐和妹妹,她們兩相貌、聰慧、品性,在家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可偏偏宋曦這個跑過去湊數的人進了宮,做了女官。
家中人疑惑問起時,宋曦隻回答宮中如今並不打算給聖上和殿下們找人,都是挑了些穩重的。
家裡人似有所悟的點點頭,但也失落不已,甚至對宋曦這個女官並不抱希望,宮中女官眾多,哪有妃子來的誘人?宋曦又沒家世、又不好看,估計是沒指望被殿下們看上了。
在這宮中,宋曦就像一個初見世麵的小鳥,處處好奇又謹慎,惟恐哪裡出錯。
後來被陛下身邊的司記姑姑挑上,成了她的弟子。
宋曦也問過姑姑,她們這麼多新人裡,為何偏偏挑中她這麼個不出眾的。
“不出眾好,不出眾好,過於機靈的,不穩重,過於漂亮的,太拔尖,蠢的更不行。”那是的宋曦還不能深刻體會姑姑的意思,隻覺得姑姑說的好像也沒錯,至少上品的女官中,都沒有過於出眾的容貌。
就這樣,宋曦在宮裡安定了下來。
後來又被恒妃注意到了,而那時,宋曦依然隻是司記女官身後的幾個徒弟之一。
若再來一次,宋曦也不知自己會不會走上同一條路。
但,或許會吧。
因為她也想往上爬。
都說山高風冷,可是畢竟山高啊。
恒妃是四皇子生母,此時的四皇子也不過剛滿十歲,上頭太子和三皇子爭的正激烈,幾乎沒有人在意到年歲不大的四皇子。
宋曦起先以為四皇子有儲君之爭的心,來源於恒妃,後來才發現,恒妃其實是被四皇子帶起來的。
十歲的自己在乾嘛?
還在和小姐妹上課,平日裡與母親抱怨廚房吃食不行,爹爹偏心,疼那幾個庶女。
十歲的四皇子,卻已經知道韜光養晦,想當皇帝。
或許沒有十歲,而是更早。
還有那個雖然年幼,但依然讓人不敢小看的音儀公主,難怪說皇家的小孩,心眼最多。
後來師父年歲大了,自己又在恒妃的幫助下,成了陛下身邊新的司記女官。
此時四殿下已初露崢嶸,音儀殿下也不可小覷。
真是奇怪,他們這一代的公主皇子是怎麼了?個個對那位置垂涎不已,竟然連公主也是。
是的。
宋曦,此時已隱約有些猜測,雖然這音儀殿下隻是在民間宣揚些好名聲,當了太子的得力助手,但女人最了解女人,她開始懷疑封音儀的野心,更何況,她們還是同一類人。
宋曦將這個猜測告知了恒妃娘娘。
恒妃起初不信,一個小丫頭片子,能有多大能耐?
直到後來太子被廢,並在音儀殿下的攛掇之下,導致三殿下背刺殺,恒妃拿不到證據,但沒有證據就是最大的證據,一向最為太子最大智囊的封音儀,在整場事件中居然默不作聲!
此時四皇子已經遠去了西北,與宮中聯係不便,但作為兒子的最大支持者,恒妃鐵了心的要幫兒子收拾所有對手。
明麵上看起來,二殿下似乎才是最大的阻礙。
但其實不管是恒妃、四殿下,還是作為女官的宋曦,都沒把二殿下當回事。
太子和三殿下出事的時候,那一臉虛假的悲傷蓋都蓋不住,連戲都不會演的皇子……
反倒是封音儀……
陛下這幾年本就身體抱恙,太子多番忤逆本就把陛下氣得不清,加上三殿下的死,一下子倒在龍床上,一天時間裡,大半是昏迷著的。
恒妃這幾年的籌謀,在陛下麵前很能說上話,加上因太子而受到牽連的皇後倒台,這個後宮大權,大多掌握在恒妃娘娘手上。
陛下有意讓二殿下代為監國,但又猶豫二殿下才能不足,難以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