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似乎給了她一種莫名的底氣,讓她甭管在什麼不合適的場合與時間,都敢跟任何一個夏家人對上,拌嘴吵架那是家常便飯。
對薑氏這樣的軟柿子,孫氏自然不會客氣。對著自己生的兒女,那氣勢就更足了。
但孫氏的刻薄也是分人的。
對上二郎,她就會不自覺地溫柔幾分。
二房的活計,她都儘可能分派給了幾個孩子。其中年紀最大,也最懂事的二郎和桃花,是被她指派最多的。杏花和梅花也都挺勤快。
至於三郎和四郎,往往是把她的話當做耳旁風,一聽到她喊人去乾活,就遠遠地跑掉了。有時候,甚至直接就躲到外頭去,不到飯點兒,絕不會回來。
二郎在家裡乾的活兒最多,說的話最少,但不知是因為耽擱了婚期的緣故,還是因為二郎是二房的長子,孫氏麵對二郎的時候,總是沒辦法像麵對其他人的時候,那樣理直氣壯。
夏稻花耳朵尖,聽到二郎一邊扯著孫氏走,一邊對她說:
“三嬸的豆包都蒸完了,咱家的豆餡兒還沒煮呢,娘你咋還有閒工夫,在這跟四嬸嘮嗑?”
孫氏隻說了半句:“誰跟她嘮嗑!”就被二郎話裡的信息給牽走了注意力:“老三媳婦兒手腳這麼快?不行,我得趕緊烀豆餡兒去!”
老太太周氏這幾天慷慨地把大廚房借了出來給幾個兒媳婦兒用,具體誰什麼時候用,讓他們自己商量,但每天都得天亮了再開始用,最晚也隻能用到天黑,因為老兩口兒睡得早,還覺輕,怕吵。
所以二房的孫氏,三房的吳氏,五房的韓氏,都在爭分奪秒。
薑氏跟他們想法不同。
四房人口雖然不少,但最大的梨花,也才十二歲,正月裡其實吃不了那麼多乾糧。
薑氏想著,既然有了小廚房了,那麼甭管蒸多少餑餑,她都能可著自家小廚房折騰,乾脆就不去大廚房跟幾個妯娌搶了。
夏有田得知了薑氏的意思,頓時升起一股自豪:
頂數自家媳婦兒最懂事兒!時時處處,都能想到自己前頭去!對公婆孝敬,對妯娌謙和,對孩子們慈愛,這麼好的媳婦兒,上哪找去?
看著夏有田咧著嘴傻笑的樣子,薑氏莫名地紅了臉。
夏稻花看到這兩口子的互動,忍不住微微一笑。家裡人感情好,也許可以從這個角度下手,勸他們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呢!
夏稻花抓住機會,進行了第一次試探:
“爹,娘。”
“稻花啊,你咋過來了?感覺好點了沒?頭還疼不疼?”
“不疼了,就覺得後腦勺總是癢癢的,想伸手抓兩下,又怕把傷口抓破了。”
“好孩子,那是要長好了,這兩天可千萬忍一忍,可千萬彆抓!”
“哎!”
脆生生地應了,夏稻花狀似不經意地拐到了正題:
“咱們這裡好冷啊!咱們家老祖宗,當初為啥不挑個暖和點的地方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