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風波(2 / 2)

劉氏一張臉圓圓潤潤的,說出的話,卻好像是冷颼颼的刀子,紮得夏有田和薑氏都覺得既心寒、又心痛:

“哎喲喲,想當年咱們沒分家的時候,老四兩口子,就跟一對兒鵪鶉似的,多麼老實厚道!

隻是說來也巧,那會兒四弟妹的娘家,也不說搞點什麼新種子來。倒是這一分了家,就又是新麥種,又是新菜籽的,哪樣都沒落下!”

劉氏總覺得,這兩口子雖然在藏奸,心眼兒卻不大夠用,這明擺著是實在藏不住了,方才絞儘腦汁想了個這樣的說辭出來!

這種屁話,能騙得了誰?

二房也認為四房兩口子藏奸。

隻是孫氏覺得是薑氏的主意,夏有貴覺得是夏有田的主意。

二房兩口子甚至還懷疑,說不定老四和老四家的,都想不到這麼深,這背後,必然有薑氏娘家的功勞。

看著咄咄逼人的劉氏和孫氏,還有一臉興味的吳氏,微微皺眉的程氏,梨花和五郎都有些緊張。

看到漲紅了臉,卻不知如何為自己辯白的夏有田和薑氏,梨花差點站起來搶答。

夏稻花和五郎按住了梨花,沒讓她說話。

梨花雖然有些不解,但她是個樂意聽人勸的,也就隻看了夏稻花和五郎一眼,就安靜了下來。

大房這一趟回來,本來就是來搬運糧食的。

大房在鎮上開銷不小。

沒分家的時候,老兩口兒舉全家之力,供養大房的兒子夏大郎在鬆溪書院讀書。

一心一意指望著能供出來個真正的讀書人。

畢竟,老夏家隻有供出來個真正的舉人,才能光宗耀祖、改換門楣,讓老夏家的日子,真正興旺發達起來。

其實,在大楚朝很多地方,舉全家之力,一家人節衣縮食,供養一個讀書人,其實算投入小的。

有些地方,甚至是舉全族之力,乃至全村之力,供養一個讀書人。

隻是北關村這地方,位置偏僻、又處在兩國邊境,比起讀書進學來,民風更加尚武。因此,像老夏家這樣,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讀書人,就算是投入相當大的了。

隻是,原本沒分家之前的“全家之力”真的是全家之力。而分了家以後,“全家之力”就隻剩下老兩口兒了!

雖然說好了分家之後,五個房頭甚至兩個女兒,都要給老兩口兒養老銀子。

但那是養老銀子,也就是老兩口兒的棺材本兒。就憑周氏那個精明、那個節儉,怎麼可能動用這些銀子?

平日裡老兩口兒自己種的田,就足夠他們三口人吃用了。

而“供養夏大郎”,實際上卻是供養老大一家子在鎮上的生活的銀子,就隻能從老兩口兒吃剩下的日常嚼用裡頭出。

這點銀錢,比起分家前,可是縮水了一大截啊!

剛開始,劉氏還沒覺出差異來。

要知道平日裡,夏有財家的糧食、蔬菜,都是從村裡帶的,有時候夏老爺子和周氏也會主動安排彆的兒子給他們送到鎮上去;

為了給夏大郎交束脩,買筆墨紙硯,與書院的同窗搞好關係,家裡一旦有些進項,有些寬裕的銀錢,就要貼補他。

老大兩口子,還時不常地回家訴苦,名義上說是跟家裡借錢,實際上卻從來沒還過,但夏老爺子和周氏卻為了這些事兒,賣過兩回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