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 / 2)

除了三頭騾子和三駕騾車之外,他們打算再置辦兩頭健壯點的黑驢,給走累了的大人輪流代步。

戶籍和路引的事情,馮舉人已經答應了幫忙,隻這衙門裡頭打點的銀子,要夏家人自己掏腰包。

對此夏家人二話沒說應了下來,還把夏稻花“新研究出來”的幾樣新口味的小菜做了禮物,給馮舉人送了去。

夏家人萬萬沒想到,馮舉人隻派了個管事去縣衙裡辦這事兒,卻比夏家人之前自己跑的那兩趟,利落多了。

全程各種手續和文書全辦下來,隻花了不到三兩銀子。

跟著去辦這一套手續的是夏大郎,不知是看在秀才相公的麵子上,還是看在馮家管事的招呼上,總之,幫忙辦事的小吏跑前跑後,十分熱情。

還誠心誠意地提點了夏大郎幾處關節。

夏大郎很自然地給那小吏塞了個裝了些銅錢的精致荷包——這是他出來辦事之前,夏稻花跑過來塞給他的。

也不知四房那個小丫頭,打哪聽來這些彎彎繞。

小吏收了荷包,更是眉花眼笑。

辦事的過程更加順滑了幾分。

用油紙包包好了戶籍文書和路引,夏大郎感慨萬千地回了家。

鎮上的那處房子,對夏大郎來說是個傷心地。

值錢的東西都被搜走了,可能還剩下幾本書沒被毀完,但似乎都是夏大郎自己抄寫的,也不值什麼。

這套房子原本就是租來的,不是置辦下的產業,因此夏大郎拿了他的書之後,便隻能想辦法退租罷了,租金能要回來多少,目前還不知道。

帶上自己手抄的幾本書,還有朱氏的梳妝匣子——匣子裡的首飾都沒了,用過的脂粉倒是還在,隻是已經打碎了,另外還有一朵很舊很舊、都褪色了的絨花。

夏大郎把它帶上了。

又去另外的房間,找了找母親和妹妹的遺物,卻沒找到什麼。

最終,夏大郎帶著戶籍文書和路引、自己的手抄本、朱氏的梳妝匣子和舊絨花,回了北關村。

夏老爺子帶著夏二郎跑了好幾趟牲口市場和車馬行,買下了三匹正當壯年的大青騾子,兩匹好黑驢,三套騾車。

騾子一般的行情是五兩銀子一頭,但這三匹大青騾都正當壯年,賣家非七兩銀子不賣。而毛驢一般是二兩銀子一頭,這兩頭毛驢也是年輕力壯,毛色油光水滑,賣家堅持要價三兩銀子一頭。

經過一番漫長的討價還價,夏老爺子用五兩銀子買下來兩頭黑驢,用十八兩銀子買下來三頭騾子。

三套騾車在馬市上還不下來價,夏老爺子深感不劃算,便去了車馬行,買了人家淘汰的舊車,又辛辛苦苦地跑了幾十裡路,去外村找了木匠修補。

好在這舊車雖舊了些,其實也還能用。木匠的手藝也不差。

最終花了二十八兩銀子,七天時間,把騾子、驢、騾車,都置辦下來了。

村裡人都跑到夏家來看稀奇,一來大家都喜歡騾子和驢,對騾車也是羨慕得很。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夏家人說要搬家,並不是說說而已。

那麼,他們之前對自己說的,覺得戰亂之地不可久居,看來也是認真的咯?

有些人晚上開始睡不著了。

夏家人口不少,還上有老、下有小,能讓他們下定決心要搬走,可見這地方以後說不定真的會經常打仗。

可是今年的秋稅已經交了,徭役和兵役也都已經服了,若是換個地方,會不會再被收一遍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