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日馬上就要到七月十五中元節。
中元節也是中洲的三大鬼節之一。
雖說鬼節是給幽魂們拜祭的節日,但和陽間生人的節氣作息也息息相關——清明萬物萌發,大家去踏青掃墓;七月半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秋收,中元節便不興上墳踏青掃墓拜祭了,祭祀習俗換成了打新米,喝新酒,放河燈。到了十月十五,各種拜祭的習俗和食物,自然又是不同。
說起來,生人還是借了幽魂的光,才能有個正當由頭又出去玩一次。
打工人百裡明亮肉身雖然還魂,但租借陰司空殼的費用還未還清,依舊在陰司走無常。
他原先不在孟記住,是因為孟記沒有空屋。
如今他還了魂,新店的後院廂房空了好幾間,孟夜來便將原先楊二娘住的那間小屋給他住,一來讓他可以在送外賣的間隙小作休憩,二來夜間離魂的時候也有個妥善安置肉身的地方。
作為長工,百裡在鋪中住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聽聞此事,謝琅淡淡,無有多的表示。
隻是從那日往後,他便淡淡地成日待在孟記,淡淡地開始幫忙,淡淡地與孟夜來同進同出。
兩個人熟得不能再熟,在謝府和孟記之間來往,有事也早已不去裝模作樣地敲門——中間便隔了一道牆,敲門哪有翻牆來得快?
謝琅這人做事,頗有點潤物細無聲的意味,孟夜來還沒察覺他這些行為,便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隻是有一日鬨出了點讓人不好意思的笑話——
孟記創業的故事被豐城人添油加醋,增加了不少有的沒的細節,早已傳遍五城。有聞名前來的外城客人早已聽說這故事,知道孟記甜品鋪的老板是個相貌極出色的少女,帶著妹妹生活,還引得窮苦潦倒的遠房劍修表哥前來投奔。
這客人買完東西付賬時,指著方才走進去的昳麗的黑衣青年對小丫頭笑道:“他就是你的那個劍修表哥嗎?看起來沒有人家說的那麼窮嘛!”
小丫頭指著門口送完外賣跳下飛劍的藍衫青年小聲道:“他才是我……我表哥……”
客人轉頭,看藍衫青年小心地收起一柄古樸漂亮寒光四溢的烏鞘劍,他的衣服已洗得發白發板,打滿補丁,不由“哦”了一聲。
這個“哦”的意思大概是,好劍,窮人!
劍修窮三代,果然名不虛傳!
轉回頭來,客人又八卦道:“咦,那剛才走進去的是誰啊?”
小丫頭老實得很,靦腆得緊,一問,竟然把她給問倒了,有些結巴地說:“哥哥是姐姐的……姐姐的……”
姐姐的什麼呢?
擔擔一下子真的說不出來。
恰逢此時,青裙少女和黑衣青年一齊走出來,客人望見,不由對小丫頭笑道:“是你姐夫吧?”
孟夜來正好聽到這句話,正要擺手說誤會了,謝琅已經滿意地淡淡地點了點頭。
這幾日孟記的生意格外好,孟夜來簡直忙得腳不沾地。
生意好的原因,一來是孟記甜品鋪做生意已做出了名氣,任何人或事物,隻要熬過一開始寂寂無名的最為艱難的時候,一旦打響了名頭,總能順風順水一陣,做生意尤其如此。
雖然孟記開店的時間並不很長,但做甜品點心的名頭已經深入人心,說起點心,豐城人都已經默認是甜水巷孟記的最好。
中元節這樣的節日,怎麼能不買孟記的點心?
二來,經過清明節之後的“幽魂必吃榜”一書和“陰間代購”風波,孟記在陰間的名氣也很大。
到了中元節,已經有不少嘴饞的幽魂提前給親友托夢,指名要孟記的點心當做祭品供奉。
提前三天,孟記已經將紅布招子掛了出來,大大的黑字,言簡意賅,惹人注目:“七月半限定吃食:嵌糕、糖蒸酥酪。”
既然是限定吃食,當時是為了節日量身打造的——嵌糕的皮子是新米做的,糖蒸酥酪裡麵的米酒汁子是她新釀的。
糖蒸酥酪的方子孟夜來前些天就試驗了好幾遍,如今教給百裡明亮,已是怎麼做都不會失敗。
牛乳煮熱,晾到半溫,將濾好的酒釀汁子和牛乳混合,上鍋蒸到凝固,淋上糖桂花,冷熱都好吃。
本就是個十分簡單的方子,勝在應了個“喝新酒”的景兒。
——當然,剩下的酒釀米渣,百裡明亮也絕不可能扔掉。
摻在粘米粉裡,做成酒釀米餅,蓬鬆微甜;用來醃魚,肉帶酒香,更加細嫩,十分不錯。
七月十四這一天,已經有幽魂忍不住出來,在大街上閒逛夜遊,路過甜水巷時,天還沒亮,孟記的煙囪已經飄起微甜而嗆鼻的炊煙。
庖廚裡,孟記甜品鋪中的妖妖鬼鬼人人早就已經一起忙活起來。
作為店裡的老板和主力,孟夜來雖然忙,但忙而不亂,思路清晰地很。嵌糕是鹹食,又是祭厲的主食,工序複雜,她親自做。
剩下的幾樣點心,工序簡單,她教會百裡擔擔等人,交由他們幫忙。
雪白的粳米粉散開,熱水燙麵,搓成一大塊粉團子,上鍋蒸,蒸熟以後便是新鮮的年糕團。
她又開始炒嵌糕裡麵的各種葷素餡料。
餡料並不是什麼十分名貴的食材,家家都有,人人能做。
胡蘿卜絲,辣泡菜絲,芹菜梗,土豆絲,綠豆芽,蛋皮絲,酥油條碎,外加一大盆細細的油鹽炒米麵,一盤盤流水出餐,乾淨清爽,勾人食欲,滿屋子噴噴香。
這時一目先生傳訊過來,孟夜來空不出手,便用胳膊肘劃過紙無常接了傳影。
“老板好!”一目先生激動地在鏡頭那邊給孟夜來鞠了個躬。
孟夜來這邊手上的活計不停,一邊用筷子戳了戳大鐵鍋裡咕嚕咕嚕燜滾著的紅亮鹵肉,一邊簡短道:“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