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耐心聽完,眉頭皺得死緊,當日蘇誠誌被抬回葛山村的時候,她是親眼目睹的。 當時蘇誠誌麵色蠟黃,人瘦得快脫了形,躺在木板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加上那駭人的帶著呼嘯聲的咳嗽還有咳嗽過後嘴角隱約可見的血絲,哪樣都符合這肺癆之症狀。 “大娘可是覺得我爹的症狀與此極為相似?”蘇雲朵將魏氏的表情看在眼裡,索性直接問出口,也好引出她的非肺癆說。 魏氏倒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認真地看著蘇雲朵點了點頭,隻是刻意地將聲音又壓了壓:“你爹雖然以前也瘦,卻沒像現在這般瘦得脫了形,加之他那個咳嗽的聲音,而且還咳血……” 蘇雲朵在心裡歎了口氣,當日蘇誠誌被送回來的時候,直接被爺奶拒之門外,村裡人雖然都站得遠遠的,卻都將蘇誠誌當時的模樣看了個分明。 以鄉下人那點對病症的有限認知,蘇誠誌當日的模樣說他得是肺癆還真是沒人不信,可是所謂的咳血卻不過是被他的好大嫂的無理和爹娘的無情所傷罷了。 在今日之前就算蘇雲朵想替蘇誠誌解釋也沒人願聽,因為蘇誠誌的病,他們一家已經快被鄉親們列入互不往來戶。 但是今天柳東林手魏氏的到來,卻給了蘇雲朵一次很好的辯白機會,隻聽她清咳一聲道:“那天我爹被送回來的時候,那個樣子看著的確挺嚇人的,不過要說我爹咳血我卻是不同意的。 我爹被送回來那天想必大娘也在場,那天我大伯娘的話說得有那麼難聽,而我爺奶又是那麼絕情,我爹能不傷心嘛。 這麼多年來,我爹對那個家是怎樣的心思村裡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最終卻落得了個如此下場,彆說我爹那樣的身子,就是個身子骨健康的人隻怕也會被傷得吐血! 我也知道我現在說什麼都不會有人相信,不過事實勝於雄辯,且等著看吧,用不了多久,我爹就會好起來的!” 雖然柳東林和魏氏覺得蘇雲朵說得有幾分道理,可是要讓他們相信蘇誠誌並非身患肺癆,在沒見到蘇誠誌病愈之前,他們自然抱著懷疑的態度,因此今日他們肯定不會進蘇誠誌的那間屋,連蘇雲朵這裡也不會久留。 要不是聽到蘇家傳出的哭聲太過悲切,又被蘇雲朵的大弟“吐血”二字給驚到了,還要顧及到柳玉書的心情,今天他們隻怕也不會來蘇雲朵家。 蘇雲朵家這幾間破草屋雖然屬於葛山村地界,卻是孤零零地獨立於葛山村,前後三十丈內並無人家。 當日拿到手的時候,整個院子雜草縱生破敗不堪,若非柳東林和大舅寧忠實喊人幫著略微收拾了一下壓根就沒法住人,就算如此再加上這些日子蘇雲朵有空就帶著蘇澤軒一點點收拾,整個院子看著依然殘敗。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蘇雲朵的爺奶才能隻花五兩銀子,以絕對低價給他們一家五口買下這個占地足有兩畝的破院子。 對於這個院子,說起來蘇雲朵還是有幾分滿意的,心裡也有些打算,隻是目前還沒能實施,一是目前家裡的困境令她騰不出手來細細規劃,二也是因為季節的緣故,隻能先慢慢收拾,以期來年。 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通過柳東林夫婦讓鄉親們不要像如今這般對他們一家避如蛇蠍,可是柳東林夫婦的表情令蘇雲朵明白,這事沒她想像的那麼容易。 雖然蘇雲朵說得信誓旦旦,柳東林內心裡卻是不相信的,當然既然來了有些事情還是得問問清楚:“剛才軒小子說你爹又吐血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蘇雲朵輕輕地歎了口氣:“雲英姐說是得了我爺奶的派遣來家看望我爹,卻將我娘繡的荷包給毀了,還站在我爹門前說些有的沒的,我爹本就因為分家的事心裡憋著口氣,被雲英姐那麼一說,就……” 蘇雲朵哽咽著說到這裡,淚水順著清瘦的臉頰緩緩滑落。 她一回來就從寧氏和蘇澤軒那裡得知事情原委,心裡自然氣得不行,恨不得衝到蘇家老宅抓住蘇雲英質問一番。 隻是她深知以她那爺奶對大伯一家和他們一家截然不同的態度,若她真的衝去質問,铩羽而歸是必然的,還有可能會被小楊氏和蘇雲英倒打一耙。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反擊的最好辦法是借助外界的力量給老宅那邊施壓。 這會子得柳東林詢問,自然少不得上點子眼藥,至於蘇雲英在蘇誠誌麵前到底說了些什麼自不必說得一清二楚,這樣含糊其辭才能讓人有想像的空間。 蘇雲朵知道蘇雲英喜歡柳玉書,故而慣會在魏氏麵前賣乖討巧。 若非蘇雲英觸及蘇雲朵的底線,蘇雲朵才不理她到底喜歡誰,偏偏蘇雲英今日所為深深激怒了蘇雲朵,也就彆怪蘇雲朵從蘇雲英最在意的事情上給她有力一擊。 蘇雲朵的臉上適時露出濃濃悲色夾雜著一絲鬱憤,垂下的眸底卻閃過一絲嗜血的微光。 蘇雲英今日的這番作為,蘇誠誌好不容易平緩了些許的身子骨再次出現了反複,蘇雲朵能不恨嗎? 這幾天蘇雲朵費心勞力,從方方麵麵努力讓全家人相信蘇誠誌得的並非肺癆,隻要蘇誠誌安心養病,很快就能好起來,偏偏今天蘇雲英卻站在蘇誠誌房前左一句肺癆又一句肺癆,把蘇誠誌好不容易鼓起的那點求生之欲再次打碎。 蘇雲朵覺得自己隻是在柳東林夫婦麵前上這麼點眼藥已經很對得起蘇雲英了! 聽了蘇雲朵的哭訴,柳東林臉上閃過惱怒,這老蘇家的人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 蘇誠誌是葛山村數十年來的唯一秀才公,若在彆人家定然捧著供著視若珍寶,偏偏老蘇家卻棄之如履。 說起老蘇家卻是二十八年前從北方逃難來葛山村落戶的外來戶,雖然上有老下有小卻因為身上帶著些錢財,在葛山村落戶之後,蘇家的日子倒是比葛山村大多數人家都好過些,要不然蘇大誌和蘇二誌也不可能有機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