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個新秀才各自的選擇,蘇誠誌頷首表示認同,他知道無論繼續讀書還是教書育人,都是小秀才們鄭重考慮之後的選擇。
這正好鎮學的堂長前來葛山村,蘇誠誌就替袁騰飛在堂長麵前說了幾句好話。
堂長對好學又忠厚的袁騰飛本就很有好感,而鎮學也正好需要年輕的先生作為後備,袁騰飛去鎮學當先生的事就定了下來。
今年隻有十七歲的袁騰飛沒有教學經驗,他能拿到工錢自然不可能是蘇誠誌曾經拿過的五兩銀子。
蘇雲朵趁著送茶的機會偷偷聽了一耳朵,在蘇誠誌的幫助下,袁騰飛第一年的工錢定在每月三兩銀子,這對於家境比較困難的袁家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喜得袁騰飛的母親拎了一大籃子雞蛋來要給蘇誠誌和寧氏補子。
堂長之所以會來葛山村,完全是奔著蘇誠誌來的,他有心想請蘇誠誌重歸鎮學。
隻可惜沒能請回蘇誠誌,雖然有些遺憾,不過堂長今之行也算是心滿意足。
說起這位堂長此行,還得回到葛山村這次的院試的收獲。
一下子多了三個秀才,讓葛山村聲名遠播,雖然沒能完全消除老蘇家給葛山村帶來的負麵影響,卻因為鎮學的五個秀才全都曾經是蘇誠誌的學生,而令蘇誠誌名噪一時。
來葛山村拜訪蘇誠誌的學子越來越多,也不知如何就傳出了蘇誠誌意在葛山村的村學開辦童生班的風聲,導致鎮學的學生紛紛前來葛山村拜師。
眼見越來越多的學生往葛山村跑,林溪鎮學的堂長終於坐不住了。
葛山村三場喜宴沒能請得動堂長,一個不實的傳言卻讓他帶著禮物來了葛山村,希望蘇誠誌重回鎮學當先生。
蘇誠誌倒是有些意動,畢竟以他的資曆,每個月五兩銀子是不可能少的,再加上官府一個月六鬥稟米,養活一家子沒問題。
蘇雲朵卻堅決反對,倒不是記恨當初堂長辭退蘇誠誌,說起來蘇雲朵的心裡還有些感謝這位堂長的,畢竟這位堂長還是很有人味的。
蘇雲朵始終記得當初她去鎮學還錢的時候,就是這位堂長以鎮學違約辭退蘇誠誌的名義執意沒有收回那十五兩銀子,那個時候這十五兩銀子對於蘇家來說也算是一個雪中送炭吧。
她之所以不同意蘇誠誌去鎮學當先生,主要是希望蘇誠誌能夠安心準備今年秋季的鄉試。
無論蘇誠誌能否一試而中,無論蘇誠誌是否合適入仕,蘇雲朵都希望蘇誠誌能夠往上衝一衝。
若能考中舉人,就算不能再進一步,有了舉人的名頭,蘇誠誌以後的路也能更寬些,對幾個弟弟的未來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