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一直在吏部辦差的懷遠郡王何淩珺。吏部雖然理論上官兒最大的是尚書,但懷遠郡王畢竟是長公主的長子,皇上親封的從一品郡王爺,從入朝開始就在吏部辦差,勢力絕不容小覷,手下攢了一批人,平日裡早就有同尚書分庭抗禮的實力。
“娘娘恕罪。”何淩珺迅速跳出來,朝上官靜一躬到地,姿態放得很低:“的確是吏部失察,請娘娘責罰。”
懷遠郡王這一舉動落在旁人眼裡,那無異於當眾承認了女人參政這一事實,並且擺出了合作的態度。這一幕落在某些自詡高貴的道學家眼裡,無異於是嚴重挑釁。
然而還沒等他們開口呢,第二個人就站出來了,同樣也是吏部的人出來請罪,這一回出來的,是吏部侍郎陳齊禹。
在他之後,是剛升上來不久的吏部郎中劉秀鬆,出身寒門,原本就是東宮的人,但這一點旁人可不清楚。
因此在其他朝臣眼中看來,這就是半個吏部都主動承認了上官靜上朝參政的合法性啊!
這可不是小事!!
可是,旁人相反對,卻又突然沒了那麼足的底氣。
陳侍郎都主動承認太子妃乾政這一事實了,陳相一脈的官員自然有些犯嘀咕。
丞相大人眼下正在家中思過,而皇後娘娘的處境也極為艱難,難不成……這些人暗搓搓地抬眼去看上官靜和蕭景珩。
難不成是丞相大人與太子夫妻倆達成了什麼協議?
而陳丞相這邊的人不敢輕舉妄動,林太尉一係的官員看看自家半眯著眼的大佬,壓根就沒打算行動。
剩下的人中,至少一大半是東宮的人,自然也不會站出來反對太子妃乾政。
倒是蘇派官員跳出來了幾位,但有剛被罷官的前車之鑒,他們就算鬨,也不敢再走那套哭天搶地的死諫路子,生怕一個不留神將自己也裝進去。
因此在禦史大夫的示意之下,有兩個禦史硬著頭皮站出來,痛陳女子乾政、牝雞司晨會對江山社稷帶來如何如何毀滅性打擊。
這倆人水平還挺高,痛陳上官靜罪狀的時候,那叫一個辭藻華麗,蕩氣回腸,可惜……太子和太子妃左耳進右耳出,聽了一陣子之後,太子不耐煩地朝他們擺了擺手。
“你們等會兒再演,”蕭景珩說道:“許多大人都有正事趕著上奏,先議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