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
“蒙驁將軍之孫蒙恬書有典獄之學,微臣閱之,言之有物,請發與有司。”
“準。”
……
大小朝政事務說完,魏太公起身,“臣今日上朝,離老遠就看到了窗子在閃光,走到近前貼上一看原來是一層頗黎。老臣是又驚又怕,驚在不知何等能工巧匠居然將頗黎造成如此薄片,怕的則是大王奢侈至此不知要耗費多少錢財。”
成蛟出列:“太公有所不知,頗黎是為太後工坊所出,太後疼愛大王才給大王安上頗黎窗子和頗黎燈罩。”
秦王看了成蛟一眼,看得他後背直冒涼氣。
魏太公說:“費時費力做些頗黎窗子實在不值當,既然是太後所做,大王不如稍加勸慰。”
成蛟說:“太後關懷大王才造出這些東西,若因此相勸豈不是傷了太後的心?”
魏太公笑笑:“既然大王不便去說,自然應該由臣子分憂。”
幾十道視線一起紮在呂不韋後背上,在這朝中和太後說得上話的人當屬呂不相,但這句話肯定是不能拿到大庭廣眾之下來說的。
趙太後不是宣太後,當今大王也不是昭襄王。
眾人慢吞吞收回視線。
秦王覺得這個話題不能再進行下去了。
“孤知太公一片苦心,頗黎於諸國貴重,珍在技藝,物力如人力所耗不過如此。太公若不信,可問請太後去工坊一觀。今日請大家看三樣農具,也出自太後之手,諸位臣子擅長農耕者不多,不如到花園一觀。”
君臣一行人從議事殿到了花園,此時地上之出了茸茸綠草,花園也沒有花。
曲轅犁、三齒輕便耘鋤、三腳耬車擺在不遠處。
這年頭,誰家還沒有兩畝地,在座的列基本都認識農具。
三樣農具一出,果然吸引住了一大批人的視線。
兩人一組各自控製住一個農具,站在花園地裡,擺好架勢準備就緒,秦王一聲令下,三組隊員不惜力氣快速工作起來。
速度是肉眼可見的,形狀也是肉眼可見,大臣們一邊看著心裡就差不多算出這些農具一天能乾多少活,越是計算就越心驚,目光漸漸盯住。
他們完全被鎮住了!
秦王見這些人看得目瞪狗呆,似乎完全忘記趙姬和頗黎的事兒,他心裡很滿意。
打頭在前的呂不韋總算卸掉了後背上的刺,他悄悄放下已經提起來的心,臉上依舊是一本正經,也打量起地裡的農具。
大家時間寶貴,隻看一刻鐘就叫地裡的人停下。
“農具搬過來,請諸位臣子共賞。”
三台新農具擺到了君臣眼前,大臣們一寸一寸看過這三台木材與金屬結合製成的農具,它們是力與美的結合體,看看這麼完美的速度、流暢的曲線、精巧的構造,鏵頭上帶著新鮮的泥土清香,多麼迷人。
臣子們圍成一圈,偶爾小聲彼此說幾句話。
秦王前幾天已經在太後宮裡看過幾樣農具,現在就站在人群之外,身形淡定,目光悠然。
呂不韋和秦王站在一起,他剛才已經見識過這三樣農具的厲害。
“馬上到春耕時節,三樣農具來的正是時候,即令工坊督造,若是今年春天都能用上新農具,秋天何愁糧食不豐。”
這時,從人群中鑽出來一個人,正是滿臉喜氣的魏太公。
“見過大王,不知農具上刻的鹹陽農業技術學校在何處?”
心裡忽悠一下,這句話裡的幾個詞秦王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就是三個問號,他反應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姬。
“寡人看看。”
魏太公指著人群中的三個工具,大臣們自動讓開。
“大王請看此處。”
犁轅上刻著一列字跡,熟讀律法的秦王,一瞬間就想起了“物勒其名”這條規定。
“鹹陽農業技術學校”
麵癱臉的好處這時候就體現出來,秦王看上去一如既往地淡定自若。
他直起腰,說道:“太後前陣子說要開個學校。”
至於是教什麼學校就不用問了,這不寫著呢,農業技術學校。
等等,那個前半輩子唱歌跳舞,後半輩子當貴婦的太後要教人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