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子說:“林光宮的人送來一份食譜,我等鑽研數日,做出了這些美食。”
秦王夾一筷子水煮雞,“什麼時候送來的?”
此人回憶一番。
“是四月二十日。”
秦王幾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四月二十是什麼日子呢?
他什麼都不是,再往後數兩天是鹹陽農業大學的開學典禮。
無關於其他任何東西任何情感,被重視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秦始皇嬴政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陸嬌嬌不清楚,曆朝曆代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野史不足為信。
人往是往前走的,絕大多數人不關心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若是看到有意思的野史趣談也不介意一笑。
過去,陸嬌嬌也是其中一員。
她在時光裡往複穿越,現在陰差陽錯成了趙姬,隻好儘量將他當做平常人,自己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兒。
種種田,養幾個孩子。
學校已經建起來了,培養學生這件事兒急不得,農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貧苦出身,他們的父母都不認識字,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文盲。
現代社會科技文化飛速發展,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影視文化的發展,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沒見過文盲。
但陸嬌嬌見過。
她穿到所有的古代社會最常見到的就是文盲。
畢竟現代人習慣用文字交流,有事沒事兒發個博客,朋友圈空間發發心情,大街上的人不管認不認識發個宣傳海報,有什麼通知發個短信貼個通知,等等。
到了古代,大部分文字交流隻能變成語言交流,給人感覺還是挺明顯的。
她得習慣多數人不會寫字,不會數數,十以內加減法掰手指,甚至有人不會掰手指。
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學校裡的學生得從最基本的的算數識字學起,不過從現在看來教育也上了正軌。
陸嬌嬌準備了兩個副校長,按照現代學校搞了一套行政班子,她自己這個校長暫時做著甩手掌櫃。
現在人在官府的煉鐵營。
這個煉鐵營建在鹹陽郊區。
她穿一身淺色窄袖衣衫,站在鐵府院子的柳樹前頭,放下手裡的鐵劍,手指拂過剛剛砍下的印子。
冶鐵官站在她後頭說:“這些都是目前能打出最好的刀,比不上銅。”
“如果有一天有和銅一樣銳利堅硬的鐵會怎麼樣?”
這不是不可能,因為冶煉出的鐵越來越好,但冶鐵官對自己有生之年能出現和銅一樣好的鐵不抱希望。
他十分平靜的想來想,說:“鐵礦多餘銅礦,若有精鐵,戰將兵甲皆換與鐵,也可多造鐵箭。”
冶鐵官說完就見陸嬌嬌看著他。
這人打了幾十年的兵器,滿腦子刀槍劍戟。
“你沒種過地罷?”
“回太後,微臣家裡幾代兒孫均做采鐵,未曾種過地。”
“罷了,帶我去鐵營看看。”
將近鐵營,遠遠見上方鉛雲堆積,錯雜隆隆聲傳來,地麵仿佛在震顫。
仿佛是馬蹄聲和人聲。
他們從一個小樓進去,順著樓梯一路往上,走到頂處視野寬廣,可見上空是交錯的橋梁,而下麵是個極大的廣場,最中間是一個五米來高燒得通紅的爐子,周圍空氣已經被烤得變形,人馬奔騰呼嘯。
陸嬌嬌離著還遠,隻覺得熱浪一陣一陣的撲過來,她抬起袖子擦擦鬢角,看著下頭。
幾百匹馬一起拉動繩子,後麵連接排橐[駝]鼓起來,隨著馬兒後退,又縮回去,不斷重複,像一台規律的機器。
橐,就是古代風箱,鼓風機,由獸皮製作,被拉起,空氣通過氣閥進入橐內,其縮,空氣又通過管道進入冶煉爐內[1]。
火法煉鐵需要達到一千二百度,僅用一個橐顯然不夠,於是將若乾橐連在一起,用馬來拉動,像這樣的橐,也被叫做馬排。
有人在下麵推車添火,也有人在半空的橋上推車來往於各個爐口,投料取漿。
馬如奔雲,人如行蟻。
“這裡有多少馬?多少趕馬的人?”
“下頭有六百匹馬,一天換六次,一共是三千六百匹。人數相同,但一天換三次,一千八百人。”
陸嬌嬌看著下方即將奔向田野的勞動力,微笑著問冶鐵官:“你說要是煉鐵營不需要這些人馬他們會去哪?”
馬是能吃苦力的馬,牽著馬的人都是些筋骨強健的兒郎,秦國有十來個冶煉工營,就按照一個營兩個冶煉爐算,保守估計得有馬七萬二,趕馬的人三萬六。
既然要搞高爐煉鐵,不如先把水排搞出來。
高爐煉鐵,升級農具,解放生產力,大搞農業。
她真的是棒棒噠!
“你說如果將這些人馬從這些重複工作中解放出來會怎麼樣?”
冶鐵官覺得太後想的太多,他順著對方思路想下去,說道:“我國可又添騎兵一支。”
她和這冶鐵官果然聊不到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