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奕看來,現在大邵讀書人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其實也不能說是讀書人太少,畢竟單論起來之前秋闈的時候,就有五千多書生參加,再加上各鄉試的時候參加的書生,整個加起來大邵所有讀書人也有好幾十萬。
若是這些人都能夠動用起來,倒也真不能說少了。
但實際上可以嗎?
實際上當然不可以。
邵奕這一次擴招進士到兩百名,實際上人數總共被安排官職的隻有一百出頭人。
這是為什麼?當然是因為這兩百名之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了各郡府那些被肅清的家族。
這個時代是講究連坐的,全都下了大獄,也就彆再想做官什麼的事。
朝中文臣們一直在試圖讓邵奕再擴充一點,但邵奕始終就卡在兩百這個線上,沒有鬆過口。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看見係統那邊給出來策論的評分,也就隻有兩百名以上的想法在邵奕感覺裡頭能略微過得去些眼,至少都是有考慮百姓生活生存的,而不是怎麼控製鎮壓作亂的。
兩百名以下當然也有邵奕覺得可以的,但因為史書經義方麵成績不夠,所以排在後頭。
這些人太少數了,邵奕不可能為了他們就忍耐讓一些垃圾去做官。
實際上最開始邵奕那個感慨說的是,真正願意為百姓們做事的讀書人太少了。
協同會裡頭的書生之前看似很多,但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占京都城內所有書生的百分之一罷了。
而實際上對於邵奕來說,即便是協同會裡頭這些人的思想,有些地方他也是不認可的。
隻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性在,邵奕不覺得自己應該否認他們的想法,更何況即便是現代,誰又沒在鍵盤上和不同觀點的人吵過架?邵奕不可能把每個人都變成自己,有些時候是應該要求同存異的。
但隻有朋友或者未來可能的朋友才是能夠去求同存異的,敵人不是。
邵奕需要更多這樣能夠求同存異的人。
比起明年繼續開科舉,繼續從自己淘汰掉的那些人裡頭選能用的,邵奕覺得倒不如去培養一批能用的人出來。
教育肯定是要搞的。
百姓強大,國家和民族才是真的強大。
邵奕對著眾人闡述了自己需要他們幫忙處理的這些事情。
原本在邵奕和葉共謙來到協同會這院子後,所有人都沒有掩飾自己想要刀了葉共謙這家夥的目光,但在邵奕表達了自己的訴求,希望協同會裡頭的這些人帶領啟蒙院裡頭的人,去往各郡縣開辦官學後,協同會裡頭的書生們眼中就沒有那鋒利刀光了。
準確說,他們眼中連高光都失去了。
他們這些天來對於先生就是陛下這個驚雷般的事情其實也想過很多。
比如先生指導他們創立協同會的意義,比如先生對於他們指導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之類的。
當然……還有葉共謙這家夥是什麼時候開始謀劃偷家的。
以及順便把之前那兩個同樣中了進士,和葉共謙一起去朝會上見過陛下的兩個書生狠狠教訓了一頓。
太過分了!這兩個居然一點暗示都不給,就這樣看著他們做傻事,還假裝和他們一起憂心共謙會不會在宮裡過得不好。
……雖然說如果是他們的話,應該也會做出一樣的事情來。
但!這不是和他們沒關係嗎!
所以必須要教訓!
這兩位大出血一番贖了罪,之後他們這些人就對著大餐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想著先生還有沒有可能再來協同會這裡,以及他們去平湖郡就任之前,還能不能再見先生一麵什麼的內容後。
這些人如此期盼著,然後就盼到了先生對他們說,都去地方搞教育吧。
眾人:“……”
這倒不是他們不願意,先生對他們說這個話語,此後開的各地方官學,在裡頭任職的也確定都是官身。
不需要參與科舉就能夠做官這是非常不錯。
知道他們先生這次會試出了什麼題目之後,他們也不希望受到那些精神摧殘。
而且按照先生的說法,他們如果答應去地方的話,除了需要負責當地教化工作之外還有監督的職責,不參與當地的任何行政軍事相關工作,隻做監督教育以及來自京都城那邊思想傳播工作。
對於協同會這些人來說這些內容他們是做慣了的,並且現在也知道這個工作的意義。
——有了他們這些真·天子門生在地方,還有隨時直達天聽的權力,現在新去地方還沒有形成根基的官員們自然不敢去胡作非壓榨百姓什麼的。
當初協同會也不是一帆風順,沒有被外部人腐蝕過的,遇到過困難和背叛,他們是剔除掉已經和他們不是同伴的人之後才走到現在。
剩下的這批人在京都城這樣繁華的地方沒有被腐蝕,不會有人覺得邵奕表達自己是皇帝之後,這些人還敢背叛這一直以來都算無遺策的皇帝陛下。
教育和思想傳播這事情協同會書生們倒是沒有太過重視,他們覺得這也是現在京都城裡頭一樣的情況。
剛建立協同會的時候各方麵都有抵製的聲音,但他們有了啟蒙院這個招牌之後,京都城對協同會的抵製就一下子減少了。
隻要不是愚昧到一定地步,教育這種事情,還是陛下親自開設的官學,肯定有無數家長們熱切歡迎。
最開始那些被貶謫去外地的朝中大佬們也都有做出類似的事情。
讀書在這個文明之中一直都是件神聖的事情。
在協同會書生們心中這是陛下增加地方控製的手段。
一個不會被任何地方拒絕的手段。
邵奕這時候還沒有表達自己要擴張的目的,協同會裡頭的人並沒有在這方麵考慮。
而且有了這個之後,過去在各地一直碰壁開展不了的協同會,也可以很順利在各地方紮根了。
原來這就是先生的思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