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劉毅論諸葛(2 / 2)

司馬懿就是個例子,司馬懿能力不高嗎?肯定高,而且曹操也知道司馬懿有能力,但司馬懿在曹操有生之年,都沒有熬出頭,還是曹丕上位之後,才一步步成為能夠左右曹魏的權臣。

其實仔細看司馬懿和諸葛亮,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有著極高的能力,背景嗎,司馬懿高一些,但也隻是出身高,處在許昌這樣皇權旁落的地方,司馬家的地位反而更得夾緊尾巴做人。

正是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兩人不同的際遇,諸葛亮出山開始,幾乎便是到了人生巔峰,而司馬懿卻是一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造就了司馬懿極強的忍耐力,最終耗死諸葛亮,為未來的晉國奠定了龐大的底蘊和人脈,而諸葛亮一生太順,順境之時,能夠從容應對,但逆境中的表現,其實是不如司馬懿的。

以前劉毅不太關注這些,看三國也就看個熱鬨就行了,但真正到了這個時代以後,劉毅很多時候會思考一些未來的事情,思考一些三國那些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筆墨的人物為何會有那樣的結局。

比如諸葛亮,常人都說諸葛亮是不肯放權,自己把自己給累死的,不但讓自己短命,同樣也敗掉了蜀漢的基業;但實際上,常人能想到的問題,聰明如諸葛亮怎會不知,諸葛亮不是不會用人,相反,在初期乃至中期,諸葛亮在用人方麵頗有手腕,也頗能用人。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安居平五路,那個時期的諸葛亮,可以給與下屬充分的信任,而不是事必躬親。

至於為何後來會事必躬親,這裡有個關鍵的節點,那就是馬謖失街亭。

在派馬謖守街亭的時候,諸葛亮對自己也對馬謖有著充分的信任,甚至也想過馬謖實戰經驗不足,派了王平做副將。

但可惜,諸葛亮並沒能交代清楚,以至於當馬謖和王平在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馬謖作為主將,自然不會理會王平可笑的‘錯誤’。

這件事上,錯的人不是馬謖,而是諸葛亮,既然知道馬謖實戰經驗不足,卻還將街亭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馬謖。

也正是馬謖這個節點,讓諸葛亮對自己產生懷疑,對手下的能力不放心,開始走上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不歸路。

不過自己也就是站在後世的角度瞎評判,但他覺得這正是他跟司馬懿之間的差彆,若換成司馬懿在諸葛亮的位置上,不會如諸葛亮這樣從一個失誤便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畢竟聖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大家都是凡人,誰沒犯過錯?

諸葛亮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真的很難用絕對的對錯來衡量。

“那,先生,以為,老師,是對的?”鄧艾語氣中帶著幾分與有榮焉的感覺,畢竟從字麵意思來看,劉毅是在誇諸葛亮。

“每個人心中都有衡量對錯的標準,這個因人而異,以後你自己慢慢體會吧。”劉毅伸手,摸了摸鄧艾的腦袋,縱然是再早熟,沒有經曆過,也很難體會到他這番話的深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