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看著童子幫自己給那七妙香車蓄力,摸索著骸下長髯。
“孔明在想何事?”劉備從屋裡出來,這段時間,君臣二人吃同席,睡同榻,搞得關羽和張飛對此頗有怨言。
“主公,亮在想伯淵之事。”諸葛亮微笑道。
“此人三退曹軍,確實有些本事,而且天工坊所鑄之兵甲,也確實精良。”劉備聞言也來了興致,他早想將劉毅收歸麾下,隻是一直沒有機會提及,如今諸葛亮主動提及此事,劉備自然接下。
“這段時日,我與伯淵多有書信往來,雖然未曾提及,但亮能感覺到,伯淵對於主公頗有欽慕之心。”諸葛亮看著手中的羽扇,微笑道。
“如此,備親往請之如何?”劉備聞言目光一亮:“下月初八,便是伯淵先生婚宴之時,備正好親自前去拜會。”
“關鍵並不在此。”諸葛亮搖了搖頭。
“孔明何不明言?”劉備意外道。
“伯淵心憂雙結,若這心結不解,恐怕不會出仕。”諸葛亮笑道。
“卻不知是何心結?”劉備詢問道。
“一者,他乃墨家傳人,不融於儒,若前來相投,他日必備其餘臣子排斥,此其一也。”諸葛亮看著劉備道。
“墨家……”劉備皺眉道,這確實是個問題,但隨即劉備抬頭看向諸葛亮道:“孔明亦是儒,為何能與伯淵相交?”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寒風扶動長髯,微笑道:“一者,伯淵雖為墨家傳人,但其思想卻並未完全遵循墨家,其更信奉事物本質,是以伯淵見事極明,再者,亮之所學,確有儒學,但更多的是法學、兵家之學乃至農家都有涉獵,儒在此亂戰之時,並無大用。”
劉備聞言恍然,點頭道:“此事孔明可有破解之法?”
諸葛亮點頭道:“我觀伯淵行事,更加務實,於名並不重卻重利,若歸於主公,主公可誠心結交,日後若能成事,可令其務實,而不必過多與諸君接觸,自可減少矛盾,此外待他日有了基業,可許諾伯淵傳承墨學。”
要因為一人,而摒棄儒家不可能,因為這世上九成九的士人,都是儒家的擁護者,所以將雙方分開,降低矛盾的源頭,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至於徹底根除,那不可能,最終如何用劉毅,那還是要看劉備的手段。
劉備覺得頗有道理,點頭道:“此事卻是不難。”
就算按照諸葛亮的計策,拿下荊州,經過曹操這麼一鬨,荊州也是百廢待興之局,正適合劉毅發揮作用,這點倒不必太過擔心。
劉備看著諸葛亮道:“那孔明所言,伯淵先生的第二個心結又是何事?”
“這就關乎主公了,能否請他出仕,便在這一點之上。”諸葛亮笑道:“主公可知,伯淵即將迎娶的妻室,與主公頗有淵源。”
“這……”劉備腦子裡仔細回想了一遍,也不知道劉毅的女人跟自己怎麼扯上關係了?自己這些年忙著跑路,老婆也就這麼兩個,劉毅不會是看上哪個了吧?看著諸葛亮道:“孔明可否明言?”
這也就是劉備,換做曹操的話,這麼說一半留一半的,直接翻臉。
“主公可還記得呂布其人?”諸葛亮微笑道。
“自然記得。”劉備點點頭,當年他們兄弟三人揚名之戰,便是三人戰呂布,雖然現在回想起來,仨人打人一個,算不得什麼光彩,但呂布在劉備的人生之中,重要性可不低。
“伯淵迎娶之人,便是當年那呂奉先之女。”諸葛亮看向劉備,沒有繼續說下去,話到這裡,劉毅的意思已經表達清楚了,剩下的,是劉備如何絕斷的問題,他不便再出謀,這得考慮劉備的心裡。
“原來是奉先之女。”劉備聞言,卻是沒太大反應,摸索著下巴道:“算起來,當年備與奉先也頗有交情,隻可惜,誤中了那曹賊離間之計,既是故人之後,備當親自前往,當年備與奉先兄弟相稱,也算此女半個長輩,再者也去祭拜奉先兄一番。”
諸葛亮:“……”
看來是自己白操心了,這也是諸葛亮跟隨劉備不久,還沒有完全摸透劉備的性格,這種事兒,劉備怎會記在心上?而且拉關係這事情,那是劉備最擅長的。
“亮也有許久未曾見過伯淵,此番便與主公同往,或許可以直接請伯淵前來為主公效力。”諸葛亮愣了片刻後,微笑著對劉備道,劉毅書信中陰晦提到的兩件事情,現在算是都擺平了,接下來有些事情,他得先跟劉毅通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