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見劉琦不說話,也大概明白了劉琦的意思,微笑道:“今曹操以百萬之眾虎踞江漢,江東安能不使人來探聽虛實?若得此人,亮願以一帆前往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相互屯兵,若南軍勝,則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趁勢奪取江東以為基業。”
劉備聽得頻頻點頭道:“先生此論甚高,卻不知那江東之人何時能到?”
諸葛亮正要說話,突然有人來報:“主公,有江東使者魯肅前來吊喪,船已傍岸。”
諸葛亮聞言笑道:“大事定矣。”
“先生此言何解?”劉琦好奇道。
諸葛亮笑問道:“公子,往日孫策亡時,襄陽可曾派人前往吊喪?”
劉琦搖搖頭道:“江東與我父有殺父之仇,昔日孫策亦曾數度來攻,安有此禮?”
諸葛亮笑道:“如此一來,那魯肅此來,吊喪為虛,探聽虛實才是真。”
此時劉毅拖著有些疲憊的身軀進來,這兩天,他都在研究走舸艨艟的做法,發現自己進入一個思維誤區,一直以來,自己覺得這個時代的船應該是平底船才對,但實際上無論走舸還是艨艟,船底都有一定的弧度,他又將之前研究的龍骨配合艨艟、走舸的做法,這幾日總算做出一條成品船,此時來此,就是為了跟劉備商議多做幾艘,加大投資,做幾艘樓船出來,日後也能在水戰中保持不敗。
隻是一進門,卻正看到劉備、諸葛亮和一名三十歲左右的華服青年在裡麵,連忙收起了隨意的神態,對著劉備一禮道:“見過皇叔。”
“伯淵來的正好,這位便是我景升兄長之子,公子劉琦。”劉備微笑著給雙方引薦道:“公子,這便是那墨城之主,劉毅,如今添為我帳下匠作中郎將。”
劉琦微微頷首:“叔父麾下當真人才濟濟。”
劉毅也微笑見禮,劉琦不是太願意搭理他,他也懶得熱臉貼上去,在劉備的示意下,劉毅在帳中坐下。
劉備轉頭對諸葛亮道:“這江東來使既然為刺探軍情,孔明準備如何?”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道:“那魯肅若問曹軍動向,主公隻推說不知,若其再三問時,主公隻需說叫他問亮即可。”
劉備點頭,表示明白,命人將魯肅請進來。
劉毅也很好奇,這位可說是初期促成孫劉聯盟的老好人究竟是何模樣,不一會兒,便見一名儒衫男子進來,對著劉備、劉琦微微一禮。
雙方簡單寒暄幾句之後,眼見已近午時,劉備將眾人迎入後堂飲酒。
又是一番客套,喝了兩盞酒之後,魯肅方才對著劉備笑道:“久聞皇叔之名惜無緣拜會,今日得見,心甚慰之,近日聞得皇叔與那曹軍會戰,想必知那曹軍虛實,卻不知那曹軍兵力如何?”
劉備搖頭苦笑道:“不瞞先生,備兵微將寡,一聞猜猜兵至便走,實不知其虛實。”
魯肅自然不信,笑問道:“聽聞皇叔用諸葛孔明之謀,兩場火燒的曹軍魂亡膽落,何言不知?”
劉備搖頭道:“此需問孔明,備實不知。”
劉毅在一旁聽得直咋舌,要不是剛才在這裡,他差點兒就信了。
劉備一指諸葛亮,微笑道:“此便是孔明。”
魯肅聞言,看向諸葛亮,微笑見禮。
接下來就是雙方言語之間的試探交鋒了,套關係,拉交情,然後陳明利害,其實現代人用的那一套感情牌,在古代那都是被人玩兒剩下的,文明雖然在進步,但很多東西都是千古不變的。
劉毅這一次是真的學到了,看雙方那真誠的表情,讓人覺得那可真是恨不得立刻拜把子了,但言語間無形的爭鋒卻是寸步不讓,仿佛能夠看到一場無形的戰爭在這空氣中廝殺一般,至於最終的結果嗎,諸葛亮如願以償,至於魯肅想要的是什麼,劉毅不知道,但顯然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劉毅不得不佩服這古人言語間的智慧甚至很多地方更超過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