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小校答應一聲,轉身離去,不一會兒,便帶著一名風塵仆仆的將領進來,對著劉備再次見禮。
“快與我說說,伯淵是如何以兩千之兵攻取長沙的?”劉備讓人給那將領端了一碗水,詢問道。
“回主公!”那將領也是真渴了,接過水碗一仰脖子將水儘數喝下,然後方才對著劉備將劉毅這次攻取長沙的過程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
一開始借勢令沿途縣城自動投降,到沒到一城用自己的兵馬換守城將士,雖然那將領不太明白為什麼這麼做,但劉備和諸葛亮卻是明白了劉毅的用意,到後來抵達長沙,分兵去迫降其餘城池,逼得長沙不得不分兵來襲,反被劉毅趁機端掉了一半兵力,再到最後劉毅詐死,引韓玄來攻,趁機奪城,便是諸葛亮聽得也頻頻點頭,這番操作,便是軍中那些大將都未必能夠做到。
劉備苦笑著搖頭道:“伯淵真乃奇人也。”
諸葛亮聞言點點頭,隨即疑惑的看向劉備:“主公為何不快?”
劉備將信箋遞給諸葛亮道:“孔明自己去看吧。”
諸葛亮疑惑的接過信箋,看過之後,也有些哭笑不得,劉毅竟然要求派人接替他守長沙,自己想回墨城放幾天假。
“主公,伯淵恐怕卻有念家之意,但也有另一重意思。”諸葛亮看向劉備道。
“哦?”劉備疑惑的看向諸葛亮:“還有何意?”
諸葛亮遲疑了一下,看向劉備,緩緩吐出四個字:“功高震主。”
劉毅畢竟跟隨劉備日短,若是關羽、張飛、趙雲這些人,或許不會有這種擔憂,但劉毅的性格比較謹慎,未算勝先算敗,這不止表現在戰場上,仕途上也是如此,作為劉備軍中最早接觸劉毅的人,諸葛亮對這一點還是能夠摸清的,這或許也是諸葛亮跟劉毅能夠聊得來的原因。
劉備聞言一怔,卻是明白了,看了看諸葛亮道:“備絕無此意。”
“主公仁德之名遍布天下,隻是伯淵初來,與主公相知不深,是以不敢放手施為。”諸葛亮笑道,至於劉備有沒有這個心思,那多少肯定是有的,但這種事是潛規則,不能說出來。
“那現在該如何是好?”劉備苦笑道,臨陣換將是大忌,他沒想到劉毅能這麼快拿下長沙,但既然拿下了,順勢將荊南四郡吞並自然是最好的,若換掉劉毅,讓誰去替換劉毅?關張趙以及陳到即將要攻打江陵,根本走不開,諸葛亮自然更不能,四郡加起來也沒一個江陵重要,何況諸葛亮在這裡,不止是為攻打江陵,更是要為劉備出謀劃策,與江東、曹操之間的關係得由諸葛亮來處理,至於其他人,則未必有這本事。
諸葛亮笑道:“主公無需擔憂,可請子仲擔任長沙太守,接手長沙政務,為伯淵提供後勤,再派幾名文臣去輔佐伯淵,若能打下另外三郡,則由這些人治理,並封伯淵為桂陽太守,既能嘉獎伯淵,也能去了其疑心,豈非兩全其美?”
劉毅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升為一郡太守完全夠資格,也不怕旁人不服,等南郡打下之後,諸葛亮估計以劉毅的表現,這四郡之地差不多拿下了,畢竟那邊一來也沒什麼能人,二來兵馬也不多,更無堅城,拿下來並不算難。
“孔明所言極是,便依孔明之計。”劉備聞言點了點頭,他這段時間確實聚攏了不少荊襄士人,曹操南下,雖然以蔡瑁、蒯越這些士人積極迎合曹操,但也有不少荊襄士人是不抗拒曹操統治荊襄的,見劉備勢起,紛紛前來投效,所以劉備如今身邊謀士不少,劉備還正愁沒地方安排這些人呢。
當下劉備也不再猶豫,一邊命令關羽、張飛、趙雲、陳到等人點兵出發,一邊招來糜竺以及幾名荊襄士人,安排他們前往長沙,幫助劉毅守住後方,讓劉毅能夠無後顧之憂,繼續攻取荊南的另外三郡。
安排完畢之後,劉備方才看向諸葛亮道:“此前忘記說了,江夏可以讓於江東,但竟陵卻要留下,我軍與江東之間,隔漢水而治。”
竟陵正好在漢水西岸,最重要的是,墨城就在竟陵,那可是劉毅的家,若是劃到江東那邊去,以後被江東占了,劉毅回來該怎麼交代。
“正該如此!”諸葛亮聞言笑著點點頭,這件事情不難,理由也充分,如今的劉備手中有了兵馬,荊南四郡也即將到手,腰杆子也可以硬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