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不得已!”閻圃看著楊鬆,冷笑道:“你可知道,便因你一個不得已,使漢中局勢逆轉,我軍困守孤城!?”
“閻兄真以為,無我變節,便無今日之勢?”楊鬆搖頭歎道:“你可知這些時日來我主玄德公在做何事?”
不等閻圃回答,楊鬆朗聲道:“修繕葭萌關之路,我主麾下有一奇人,葭萌關至此三百裡棧道,不過一月便已修繕一新,如今自葭萌關運往這邊的糧草,隻需五日便可抵達。”
“這不可能!”眾人聞言,麵色一變,厲聲道。
“是與不是,鬆說了不算,諸位若有機會可去看看。”楊鬆歎息道:“而且玄德公麾下如今馬步軍有十萬之眾,卻遲遲圍而不攻,便是因我主不願令這漢川之民遭受戰火璀璨。”
“十萬?”一旁的張衛冷笑道:“他哪來那般多的軍隊。”
“我主入漢川,自帶兵馬三萬之眾,後蜀主劉璋陸續派來三萬,此外各縣守軍、關卡駐軍,如今已儘投吾主,我漢中有多少兵馬,師君當比鬆更清楚,如此算來,雖不足十萬,卻也相差不遠,而且蜀主劉璋猶在支援,恐怕再有數月,十萬之兵絕非空談。”楊鬆看著眾人沉聲道:“成固城堅,不過三日便被攻破,我主兵戈之利,遠超諸位想象,便是沒有在下獻關,師君以及諸位以為,這南鄭、陽平關可能守住?”
“鬆確有背節之行,也不指望師君以及諸位諒解,然我主如今兵馬糧草已然齊備,若非鬆苦苦哀求,恐怕今日來的便不是我楊鬆,而是我主十萬大軍!”楊鬆看著眾人,慨然道:“師君,我主準備數月,如今兵馬糧草已足,一但開戰,必是天崩地裂,我主仁慈,自不會乾那屠城的勾當,然戰火一起,這滿城屍骸堆積,可是師君想要?”
張魯沒有說話,隻是看著楊鬆,默默地思索著,一旁的張衛冷哼一聲道:“你以為,我們會向那劉璋投降?”
“非是降劉璋,而是降我主劉備!”楊鬆認真道:“我主仁義之名,天下共知,此番雖是助劉璋來攻,但漢中若下,卻非屬於劉璋,而是屬於吾主劉備,師君若是願降,鬆願以滿門性命擔保,吾主劉備定會待師君如上賓!”
“這……”張魯聞言,皺眉看向楊鬆,一時間,也不好答複,投降劉備?一時間心裡還是過不去那道坎,但若不降,就如楊鬆所言那般,城破如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就算曹操有心來救,但陽平關已被劉備占據,各處關卡要塞也是如此,曹操短時間內根本攻不進來,南鄭能撐多久?
“我知師君難下決定,鬆願留在南鄭,若師君答應投降,鬆願為信使,若不願投降,鬆願與師君共存亡,也算全了昔日君臣之義!”楊鬆深吸了一口氣,對著張魯下拜道。
張魯目光複雜的看著楊鬆,良久方才歎了口氣:“楊柏之事,吾亦有耳聞,伯念此舉雖大節有虧,卻也情有可原,伯念且先去歇息,我與諸位再商議一番。”
楊鬆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對著張魯躬身一禮,又對著一眾漢中文武一一行禮過後,方才站直了身體,離開了太守府,朝著自己昔日的宅院而去。
“諸位……”張魯看向眾人道:“以為如何?”
一眾文武麵麵相覷,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說?
“大勢已去!”良久,閻圃方才歎了口氣:“如今我軍坐困孤城,這南鄭城中,多為師君信眾,若師君決議死戰,城中軍民必能上下一心,隻是……此戰之後,五鬥米教恐不複存焉!”
張魯聞言,心中沒來由的一抽,五鬥米教,是他的心血,若就此而亡……
“師君!”楊任踏前一步,躬身道:“若師君願戰,任願舍命與南鄭共存亡,隻要末將還有一口氣在,必不叫那劉備軍踏入我城池半步!”
張衛看向張魯,張了張嘴,卻最終沒說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五鬥米教在張魯心中的份量,甚至淩駕於自身得失之上。
閻圃道:“若師君願意獻城,可讓楊鬆與那劉……皇叔商議,保留和支持五鬥米教傳教。”
張魯聞言,有些意動。
閻圃看著張魯有些意動,心中歎了口氣,其實在閻圃看來,投降曹操要比降劉備更有前途,隻是如今勢窮,已由不得他們來選擇,當下躬身一禮道:“若師君同意,臣願與那楊鬆一通去往皇叔大營,與皇叔商議此事。”
張魯聞言,猶豫良久之後,點頭道:“還有一點,請先生代為轉告皇叔,魯降皇叔,不降劉璋!”
“師君放心!”閻圃聞言,再度向張魯躬身一禮後,退出大廳,去找楊鬆商議這件事。
次日一早,閻圃便陪著楊鬆一同去往劉備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