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皇宮。
相比於長安的愁雲慘淡,漢中這邊確實平靜了許多,因為軌道車的緣故,整個蜀中物資調運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大大減輕,哪怕前線支撐著二十萬大軍的戰爭,但對蜀中而言,對於戰爭的感覺其實不是太大,該務農的務農,該經商的經商,荊蜀兩地在經過劉毅這些年不遺餘力的發展滯後,徹底優化了經濟結構,哪怕在支撐一場數十萬人的大戰的情況下,在蜀中百姓的感官裡,生活與之前並沒有什麼不同。
劉備對於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很滿意的,這日處理完朝政,帶著諸葛亮在皇宮的花園中一邊散步一邊笑道:“當年若非孔明舉薦,朕或許便錯失伯淵這等奇才了,這荊蜀之地,怕是也男有今日之繁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若非陛下誠心相邀,伯淵也不會有今日之成就。”諸葛亮笑著搖了搖頭道:“若非陛下竭誠相邀,或許伯淵如今也不過是曹魏治下一匠人爾!”
當年劉毅想要去曹魏謀生的事情,諸葛亮是知道的,不過若真的去了,以當時曹操的勢力,劉毅以一個匠人的身份,也不會受多大重視,更彆說像現在這樣能夠大展拳腳,最多也就是尋一繁華城池,混個溫飽而已,想要像現在這樣,位極人臣是不可能的,隻能說,是相互成就吧。
命運有時候真的很奇妙,當年那個臥龍崗中的小匠人,如今已經成長到足以左右天下局勢的地步,當年誰能想到?
“關中之戰,孔明怎麼看?”劉備沒有接話,隻是微笑著詢問道。
“車騎將軍已然攻占隴右之地,更奪了街亭作為依據,此地極為關鍵,進可攻,退可守,如今就看陳倉之戰,此地若能攻占,則縣以西,儘為我所得,魏軍在關中可調動的兵力,便會集中於武功一帶!”諸葛亮笑道。
“如此一來,隻要武功之戰可勝,關中便可下?”劉備微笑道,這樣的結果,他已經很滿足了。
“自然,不過臣以為,若真的陳倉被攻破,此戰便勝了九成!”諸葛亮先是笑著點點頭,隨即提醒道:“陛下莫忘了子午道!若關中魏軍集結於武功,則長安必然空虛,此時魏延出兵,若能一舉攻占長安,則魏軍再無所依!”
“朕一直在想,當年伯淵在剛剛得到漢中之際,便執意建造子午道,是否就是為了今日?”劉備好奇道。
“或許吧,伯淵遠見,往往超出常人。”諸葛亮沒有明確的回答,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當年劉毅建造子午道,確實有心攻取長安,不過究竟是當時就想要攻取還是為今日做準備,那就有待商榷了,畢竟劉毅作戰風格保守,但在戰略上,在諸葛亮看來確實屬於偏激進的那種,在自身安全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劉毅並不介意彆人去冒險以小博大,隻是他絕對不會去親身犯險就是了。
“陛下,魏延將軍在殿外求見!”正在兩人遊覽花園之際,有侍邁著小碎步,小跑著來到劉備身前,躬身道。
“文長?”劉備聞言有些詫異:“他不在軍營,怎在此處?”
“或許是帶來了好消息。”諸葛亮拿起劉毅新送他的羽扇輕搖,淡然笑道。
“傳!”劉備聞言點了點頭,命人直接把魏延帶來這裡。
很快,魏延龍行虎步,快步跟著侍來到劉備身前,躬身見禮道:“臣,參見陛下。”
“文長不必多禮。”劉備伸手扶住魏延,微笑道:“文長不在軍營,怎來宮中?”
“陛下,前線傳來消息,陳倉已破,翼德將軍已於黃忠、陳到兩位將軍合兵一處,末將以為,曹軍必會傾全力將我軍擋在武功一帶,此時正該出奇製勝!”魏延抬頭,目光灼灼的看著兩人。
“哦?”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道:“文長以為,當如何出奇製勝?”
“末將可率本部兵馬走子午道,直取長安!”魏延躬身一禮道:“長安若下,關中魏軍將成無根漂萍,不戰自潰!”
劉備與諸葛亮笑著對視一眼道:“朕正與孔明商議此事,不想陳倉竟能如此快被攻破。”
“那末將……”魏延目光一亮,期待的看向諸葛亮。
“文長的一萬大軍,本就是為今日準備,不過在走之前,兩還有一物相贈,有此物相助,或可助將軍更容易拿下長安!”諸葛亮微笑道。
“哦?”魏延拱手道:“不知丞相所言是何物?”
“藤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