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老病死,這一生,劉毅已經經曆過太多,劉備死,關羽、張飛,這一次旺財死了,劉毅心裡很難受,但情緒卻沒有較大的波動,畢竟對於一條狗來說,能活三十年已經算是長壽了。
在這大雪紛飛的天氣裡,劉毅在城堡下搭了座窩棚,幫旺財建了一座墳墓。
雖然天寒地凍,但呂玲綺卻一直跟在劉毅身邊,哪怕離開城堡之後,溫度驟然降低,也始終陪在劉毅身邊。
一直到墳墓建好,旺財被安葬之後,呂玲綺方才靠在劉毅身邊道:“夫君莫要太過傷心,對旺財來說,其實已經很好了。”
“是啊。”劉毅摸著墓碑,笑道:“旺財陪了我三十年,對他來說,我們家或許就是它的一生了。”
雖是在笑,但眼神中卻透著幾分滄桑感,當年的旺財還是個小狗崽,當時的劉毅也隻是一個窩在臥龍崗之中的小工匠,這一晃,便是三十年過去了。
劉毅突然看向呂玲綺道:“等這邊事了,夫人陪我回趟臥龍崗吧。”
在這個世界,劉毅一直覺得自己沒有故鄉,但此刻,卻突然生出一股回臥龍崗去看看的想法,畢竟三十多年了,當年認識的那些人,不知道還有多少活著?又還有幾個還留在臥龍崗中,算起來,那裡能算是自己半個故鄉吧。
“嗯。”呂玲綺輕輕地點頭應了一聲。
大宛的這場雪下了好幾天,這其實是個好現象,瑞雪兆豐年嗎,對於百姓來說,哪怕日子苦一點兒,但至少有個盼頭。
大宛的百姓如今已經漸漸的安定下來,對於漢人的統治,他們已經開始漸漸接受,雖然雙方語言不通,但這位漢人的高官確實是在一直為大家奔波,此前還承諾每年的稅負會減去一半,雖然很多人並不認為這是真的,不過心中多少抱有一些希望的。
一些頭腦靈活的人開始積極學習漢語,因為這或許是大宛日後的主流,大宛建有專門的書院,會有人在那裡專門教授學習漢語,擔任老師的卻並不是漢人,而是劉毅特地挑選出來,會說漢語的大宛人。
興元十年的冬天,康居人發起過一次試探性進攻,被盧瑟帶兵斬殺。
十二月,康居派使者前來責難,要求賠償,被劉毅命人斬了收集,懸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康居王得知消息之後大怒,親自率兵前來攻打,被劉毅在媯河畔擊潰,這一次,劉毅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冷酷,三萬康居降兵被劉毅坑殺,康居王被生擒,送回長安,十二月末,劉毅挑選了一名懂得漢語並且親善大漢的康居貴族作為康居王。
至此,大漢之名,開始威震康居、貴霜等地,兩國不敢再冒然前來尋釁,同時大宛之地,民心漸漸歸附。
劉毅又在長城未起之前,在大宛建設了幾座專門供各地往來商客休息的小鎮,作為大漢西麵的門戶,同時也是重要的貿易城池,劉毅對商業保持鼓勵態度,但另一邊,對於商稅卻格外重視。
興元十一年(公元238年)春,這個時節是大宛的雨季,格外珍貴,劉毅從大漢招來了幾名老農,跟大宛百姓交流農耕經驗,來提升大宛之地的農業產量,同樣作為農耕文明,大漢的農耕可比大宛先進很多。
糞肥、溝渠、精耕,三十萬人口絕不是大宛能夠承受的極限,同時第一批從西涼調來的移民也被送來了,大量的漢人進來,雙方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自然會出現不少矛盾,整個春天,張源和盧瑟都在個城鎮間奔波,安排漢民入住,安排耕田,調解各地出現的矛盾,選拔官員上報。
至於作為大宛最高官員的劉毅,這段時間卻很清閒,當然,也不是真的清閒,隻是很少理會軍政事物,他這段時間,一直在改良蒸汽機的製造,大宛這裡的水資源相對西域來說還算可以,最重要的是,發現大量的鐵礦、銅礦還有稀有金屬,蒸汽機也在劉毅的不斷精簡下,對資源消耗量下降了許多。
經過這些年的研究,對機關學的不斷改進,蒸汽機現在已經可以在各處礦藏使用,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對人力的需求也相應降低了許多。
蒸汽機:動力轉化+68,密閉性+69,耗損-66,動力傳遞+61,工作效率+68
看著眼前一人多高的器械,在屬性的幫助下,終於勉強達到了劉毅的密閉性要求,熱能轉化率應該比前世的蒸汽機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