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大漢的規矩,朝廷下了詔書出兵,各部將領必須在出征之前抵達軍營,劉毅這次手下的將領中,有一大半是關係戶,多半背景不俗,所以並未立刻前去軍營報到,而是回了各自家中。
蘭池新軍已經在灞橋集結,劉毅帶著魏延、鄧艾、薑維以及諸葛喬、龐宏先一步趕到軍營,一來讓眾人熟悉軍務,二來麼,劉毅想看看這些人的軍紀如何。
畢竟劉毅可不是什麼新人,威勢足夠,就算戰場上名聲不是太好,但在大漢境內,劉毅的威名足以震懾三軍。
這種情況下,若還有人敢違抗軍令的話,就彆怪劉毅心狠了,這種大仗,軍紀可是第一要素。
次日天色微明之際,灞橋外,五萬藍池新兵集結成五個萬人方陣,縱橫列隊,整齊劃一,站在點將台上看過去,對於有強迫症的人來說,這種陣型是非常舒服的。
漢軍新兵入藍池訓練,除了日常的兵器訓練之外,最重要的訓練就是列陣訓練,不隻是眼前的方陣,圓陣、雁行陣、長蛇陣等常見的陣列都得熟悉,看起來,似乎隻是陣列練習,但長期訓練之下,軍紀自然也就培養出來了。
雖然這些新兵沒有上過戰場,但軍紀上麵,已經算得上軍機森嚴了。
“魏延!”劉毅看著魏延,沉聲道:“點兵!”
“喏!”魏延踏前一步,看向三軍將士喝道:“各部將領清點人數,有不到者,立刻上報!”
“喏!”整齊劃一的應和聲中,各部將領迅速清點己方人馬,片刻之後彙報聲不斷傳來:“將軍,長水營五部到齊。”“破軍營三部到齊!”“長水營六部到齊!”
大漢軍製,一校五部,一部四百人,不過隨著天下大亂,很少有校級部隊能夠湊滿兩千人,所以在當年赤壁之戰前後,很多校尉帳下隻有兩部或是一部半,校尉也從那時開始變得不值錢起來。
後來三國格局形成,大漢這邊開始重新規劃校級單位,不過不再是五部一校,根據職能不同,所帶領的部隊也有區彆,有的隻有兩校,常年備戰的軍隊則一般會布滿五部,有些還會超出。
新兵或許戰力不足,但在軍容之上,看上去確實頗有幾分氣勢。
“各軍將領可有到齊?”劉毅微微頷首,蘭池大營自當年劉備入關中之後就建立,迄今已有十二年,是大漢最重要的練兵之地,這些年軍隊更替,不少老兵選擇留下來擔任教官,蘭池大營的新兵素質也是逐年提高,至少眼前這支新兵,除了少了幾分煞氣之外,整體給人的感覺頗為不錯,比之當年劉毅掃荊南之地,七拚八湊湊出來的兵馬可要強了不止一籌。
“回都督,尚未到齊!”魏延沉聲道。
劉毅此番出征,除了司空之外,還有一個行車騎將軍以及都督之職,有總督三軍之權,否則的話,司空官爵雖高,卻也沒有領軍之責。
“三軍聽令,等!這些將軍何時到,我等何時出兵!”劉毅聞言,也不多說,直接將披風往地上一扔,身體站的筆直,朗聲道:“本都督與三軍將士一同等他們!”
三軍將士原本有些怨言,但此刻見劉毅當先如同一杆槍一般站的筆直,心中那股怨氣頓時散了不少,默默地站直了身體。
站軍姿,本就是新兵訓練的一項內容,為的就是磨練三軍意誌,這東西,還是劉毅想出來的,不過劉毅卻從未真的去站過,此刻將身體站直,軍姿並不標準,但卻自有一番氣度在那裡。
正月裡寒風凜冽,不時吹過的寒風,不斷地順著領口往衣服裡鑽,冰冷刺骨,劉毅頜下已經有些花白的胡須隨風飄動。
“都督,不如末將派人去傳令?”轉眼間,半個時辰過去,魏延眼中閃過一抹怒色,看向劉毅道。
“不必,等!”劉毅沒有動,深吸了一口氣,朗聲道:“在三軍將士體力耗儘之前,這是本都督給他們的最後機會!”
“喏!”魏延答應一聲,不再說話,及時趕到的那些將領心中默默鬆了口氣,顯然,這位司空是要立威啊!
長安方向,數量馬車朝著灞橋方向急趕。
“再快些!”一名身披戎裝的青年皺眉看了看天色,催促著車夫。
“青狄兄,不必如此緊張,我等乃是奉太子之命前來助陣!司空怎會因此事為難我等?”車廂中,另一名青年微笑道。
“司空向來治軍以嚴,大漢軍律多是司空撰寫,你呀~”門口的青年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