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孟林大聲應好,同時偷偷將目光瞥向李錚。
李錚啞然失笑,“論文我飛機上寫,二作少不了你們的。”
劉孟林和張躍軍“嘿嘿嘿”地笑開了。
因為亞洲生物製藥大會要開三天,三人匆匆回去整理衣物,路上徐明生突然乾咳一聲,嚴肅地說道:“二作,我就不掛了。不過你這篇論文的落款……”
李錚看著眼神飄忽的徐明生,輕笑一聲說道:“老師,這實驗我是在您辦公室做的,落款裡自然會有香江大學醫藥實驗室的字樣。”
徐明生眼睛一突,“是香江大學第一醫藥實驗室!”他可不想李錚少寫兩個字,讓他那些老夥計沾了光。
李錚啞然,“好的,老師。”
三人匆匆趕到機場的時候,王教授、趙教授以及女研究生楊檸已經等著了。王教授和趙教授狐疑地看著三個頂著黑眼圈的人。
“你們這幾日乾嘛去了?老徐啊,你可是快五十了,不是年輕人了,做什麼可都悠著點。”王教授笑道。
徐明生“嘿嘿”笑了兩聲,也不答話,等論文出來,嚇死這兩個老小子!
王教授和趙教授對望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疑惑,這老徐頭不對勁啊,平日裡說他老,他能冷嘲熱諷你好久,今兒個居然這麼沉得住氣。
但他們也沒有多想,不過四五日光景,能發生什麼大事,而且同在一個學校,發生什麼大事能瞞得住他們?
一行六人上了飛機。
“楊檸,你跟李錚換個位置。”到了座位旁,徐明生突然說道。
六人的座位,三個人一排,楊檸和王教授分到了靠窗的位置,兩排六人的順序分彆為:楊檸、趙教授、劉孟林;王教授、李錚、徐明生
“哦好。”楊檸想都不想就同意了,笑著和李錚換了位置。
“老趙,我跟你也換換。”不由分說,徐明生就一屁股坐到了第一排中間。
王教授和趙教授麵麵相覷,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這個老徐頭肯定有秘密!而且這個秘密還和李錚有關!
李錚摸摸鼻子,他當然明白徐教授的意思,靠窗,另一邊又是徐明生,方便他寫論文。
當飛機順利降落在東京機場的時候,李錚順利完成了論文的初稿。
六人有說有笑地拉著行李箱走出機場。突然李錚的動作一頓,目光被東京機場外一行人吸引。
他們身著略顯老式的黑西裝,頭發用摩絲刮得整整齊齊,他們神情嚴肅步伐一致,與旁邊匆匆走過的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錚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他認出來了,這行人中那位三十出頭的帶著黑框眼鏡的男子,正是上輩子說服他回國的華清大學教授,陳安邦。也就是說,這些人是來參加亞洲生物製藥大會的中國學者。
陳安邦曾提到過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投身生物製藥領域,那時候中國的生物製藥環境非常糟糕。不像物理化學,因為可以轉化為軍事力量有國家重視、財政傾斜。他那個時代,想要在華國找出一條完整的藥物生產線都是千難萬難。
所以那時候生物製藥的學者都紛紛轉行,能堅持下來的實在很少。他曾說,那個年代的同行最大的執念,就是引進一條完整的藥物生產線。
“李錚,你看在什麼?”趙教授問道。
李錚轉過頭來,笑笑,“沒什麼。”
自從1842年李鴻章簽訂南京條約後,香江就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統治下,這代香江人從出生到現在受的都是英國人的教育,他們對於華國的情感大概很複雜。
六人乘坐出租車順利到達了酒店。大會明天早上九點正式召開,他們有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自由活動。
李錚一到酒店房間,就在裡麵睡了個昏天暗地,五天四夜的連軸轉,哪怕這個身體再年輕,他還是有一種吃不消的感覺。
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門縫裡有一張徐明生他們留的小紙條。
說他們五點多的時候敲過李錚的房門,但一直沒有回應,就先出去吃飯了。
八十年代的日本,是其經濟達到最巔峰的時候,日本以美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接近美國一半的GDP。同時八十年代初,中日關係正出於蜜月期,1980年日本政府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民眾對華親近感達到曆史最高峰為72.7%,首次超過了美國。
七八點的時候,日本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李錚摸摸肚子,他有點餓了。
從酒店出去,他打車直奔銀座,李錚上輩子來過日本不少次,對於這裡一些有年份的老店還是十分熟悉的。
他記得銀座不遠處的拐角,有一家極好吃的鰻魚飯,鰻魚軟糯入口即化混著牛油果,讓他記憶深刻。
隻是沒想到,他鰻魚飯還沒吃到呢,就再次遇見了熟人。
陳安邦和他的幾位同事大包小包地從銀座不遠處的百貨商店走出來,麵帶笑容。是了,這個時候出國開會的一大好處,就是能批下不少外彙,從國外買些實用的小電器回去。
華國人的購買**和他們的學習能力一樣,是刻在華夏兒女的骨血裡的。
“小陳啊,彆難過嘛,下次還有機會的。”一個年紀略長的學者拍拍陳安邦的肩膀說道。
“是啊,下回有機會的。”陳安邦話雖這麼說,但臉上的失落實在難以掩飾,畢竟八十年代,出國一次是多麼得不容易!
李錚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上前去。
“你們好,請問需要幫忙嗎?”他用的是標準的北京話。
中國學者在異國他鄉,突然聽到北京話,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轉過頭來,看到李錚,孟教授猶疑地問道:“你是華國人?”
李錚點頭,“我是海東省深市的,我外公是北京人,所以會說一點北京話。”
一眾教授聞言笑開了,他鄉遇故知實在是開心的事,哪怕這個故知看起來年輕了點。
“哈哈哈,海東省的?我老家也是海東省的,廣市,算是老鄉了!”孟教授笑眯眯地說道。
李錚莞爾,他再次重複道:“需要幫忙嗎?或許我幫得上。”他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幫助華國早一點引進一條完整的先進的藥物生產線。
幾位教授學者自然不認為李錚這個年輕人能幫上什麼忙,孟教授隨口說道:“小陳啊,想要一台收錄機給他老婆學英語,但是外彙不夠啊。”
李錚一愣,外彙?是了,那時候出國的外彙都是按人頭定額分配的。
李錚環顧四周,在百貨商店不遠處的平房上看到了一麵畫著日幣符號的旗子。
“我或許可以幫忙。”李錚笑眯眯地說道。
在一眾教授驚異的目光中,他領著眾人向掛著旗子的平房處走去。
“哎,我們不會是遇上騙子了?”有學者輕聲說道。
“不會的,我們渾身上下有幾個子?有也已經花光了。而且那小年輕京話挺溜的,我們不能懷疑自己的同胞。”
一種教授帶著疑慮,跟著李錚到了平房門口。
作者有話要說: 50個紅包~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