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藥大會一共舉辦三天, 每天十位學者上台做學術報告。第一天大會結束的時候, 已經有不少人上來和李錚攀談。
李錚遊刃有餘地與一眾學者交談著, 絲毫看不出他僅僅是一個不到十七歲的少年。
“李, 可以這麼叫你嗎?我是理查德.埃裡克森, 你可以叫我理查。”理查德被人簇擁著,從會場中走出來。
理查德.埃裡克森, 四十六歲第一次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提名。後來三十年間, 他曾八次被諾獎提名, 卻始終沒有真正獲獎。李錚上輩子猝死的那年, 理查德已經八十一歲高齡。
“我的榮幸。”麵對眾人注視的目光,李錚禮貌地笑笑。
“我聽埃克斯提過你。AKS,你知道的,全球最頂尖的生物實驗設備都出自那。”
他頓了頓,隨即笑眯眯地開口道:“有興趣來倫敦大學進修嗎?我負責替你申請全額獎學金,若是你畢業後想留在倫敦, 我可以做你的擔保人。”絲毫不顧徐明生幾欲冒火的眼睛,理查德笑著向李錚發出了邀請。
李錚挑了挑眉毛,“理查, 非常感謝你的邀請。你知道的,我的實驗室馬上就要建成了, 他就在薄扶林道東。”
“哦!”理查德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我居然忘記這個了。”他的臉上露出遺憾的神色。
理查德轉頭看向徐明生,“徐,你的運氣不錯。”
徐明生回給他一個得意而又矜持的笑容。
理查德暗地裡翻了個白眼, 他給李錚留了聯係方式,隨後才禮貌地告辭。
隻是短短半個小時,李錚手裡就拿到了無數張名片。這也是眾多學者熱衷於參加各種學術大會的原因,擴展交際圈子。
做研究是不能閉門造車的,有時候一個同行的電話,能節省無數時間。
不過這次大會最高興的不是李錚,也不是香江大學的諸位教授,而是……張躍軍。
因為張躍軍站得離李錚近,兩人的年紀又差不多,很多人在看李錚的名片的時候,也順帶給了他幾張。張躍軍已經在這些名片中看到了好幾個SCI作者甚至審核員的名字!
與李錚這邊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華國學者一行了。
以前因為政.治環境,華國學者很少有機會參加這種大會,人際關係自然就薄弱些。
“孟老,我們要不要上去打招呼?”陳安邦猶豫地開口道。
孟家蔭搖頭,“晚些。小陳,你給國內去個電話,查查李錚的外公究竟是什麼人。”
他歎了一口氣,好似自言自語地說道:“我們華國還沒有一款自己的原創藥呢。”
一眾華國學者均是沉默。
香江大學一行坐車回到了酒店,一路上,徐明生的嘴巴一直是咧著的。
“哈哈哈,你們有沒有看到約翰遜的臉色真是好笑極了!那老小子一定是故意的,明知道我們這次可能做有關RESE病毒的報告!儘出這種陰招!他沒想到,我們還有一個小天才。”
“李錚,你真給我們香江大學長臉!”徐明生用力拍拍李錚的肩膀。
這力道,真重!
因為學術報告做完了,香江大學一行人感覺一下子卸下了重擔。吃完晚飯後,包括徐明生在內的一行六人,都沒有回房間。
徐明生和趙教授、王教授一起去東京有名的茶道教室喝茶,美其名曰:放鬆心情。
至於李錚三人……
“張躍軍,我們去逛街,這裡很多東西,都是香江沒有的。”見幾位教授離開,楊檸有些迫不及待地說道。
張躍軍想都不想就搖頭拒絕,他今天為了專利的事,跑得命都沒了。他覺得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回房間好好去睡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