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2 / 2)

重回80之大時代 小魚叉 6289 字 11個月前

“怎麼可能!他……他看起來比我還小。”說話的是一個胖乎乎的華清學子,約莫二十一二歲的模樣,他現在張大了嘴巴,愣愣地看著台上的李錚。

“最年輕的教授?教授?”

“這……也太年輕了。”

有些關注時事的,就有人認出了台上這個笑得風淡雲輕的少年。

“是李錚!體外再生器官那個!李錚!聯合國的年度最具影響力生物人!沒錯,是他!”

“對!興華社說他是華人!他要來華清任教了?”

“哎?你們認識他?他這麼年輕,為什麼能當教授?”

“如果他不能當教授,那就沒人能當教授了。你不知道,他是華人的驕傲、亞洲的驕傲。非洲多曼還以他的名字建了一個廣場,還有雕像,讓國民瞻仰呢!”有人如數家珍地說出李錚的履曆。

引得旁邊的人驚呼連連。

真是個牛人啊……

台上的李錚也開始講話了,他對於這堂課究竟講什麼,其實是思考了很久的。

他手上的項目很多,每一個都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無論他講什麼,下麵不管是學生還是教職員工,都隻有聽著鼓掌的份。

畢竟,他的項目都是申請了專利,經過世界級的權威期刊認證過的。

但是,李錚卻是不願意在這裡,在華清大學的第一堂課上講這些。這是課堂,不是他的項目解說會,也不是學術交流會。他想講一些,真正的能對華清生物係發展有幫助的東西。

李錚花了兩天兩夜,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上輩子的記憶,做了個生物學科史時間圖。

內容包括抗生素、疫苗接種、激素、維生素、基因研究等等,抗生素,他從曆史上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講起,講到最近上市的亞胺培南,詳細剖析了每一種抗生素被發現的實驗過程,歸納總結,提煉實驗技巧。

疫苗接種也是,從最早的人痘到牛痘,到近些年的疫苗研製**,李錚幾乎將所有實驗重點要點都歸納了出來。

華清的學子們隱隱知道李錚講的好像很實用,但究竟如何實用卻是難以說出來。但前三排的教職員工們就不一樣了。

他們麵上完全沒有了剛來時的不滿、試探和打量,完全是一臉興奮奮筆疾書的模樣。

那些個老教授是清楚實驗室捐贈的內幕的,對於李錚這個“不識時務”的後輩,說沒有一點意見,是不可能的。

但是此時此刻,聽著李錚在台上侃侃而談,他們心中唯有歎服。

老教授們一手扶著自己的老花鏡,一邊手下快速摘錄著,有些實在年紀大了,記錄不快的,去後排拎了一個小年輕過來,替他摘錄。

李錚這套東西,不僅涵蓋了他兩輩子的實驗經驗,還包括了後世人的智慧。很多教授聽到某一處,往往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若不是覺得李錚下麵講的東西還是很重要,他們都恨不得衝回實驗室去試試這些方法。

這就好比高考,李錚開了個培訓班,歸納了高考題,詳細分析了解題技巧。

科學研究不是高考,但是科學實驗還是有技巧的,這技巧需要無數人經曆無數失敗才能歸納出來。

而李錚,提前了這個步驟。

一堂公開課,兩小節,一共九十分鐘。但是李錚這生物時間圖做得太詳細,整整講了兩個多小時,還沒有講完。

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教室裡除了李錚的講課聲,就隻有筆尖和紙張摩擦,發出的“沙沙”聲。

一眾教授如同勤奮的學子般,低著頭努力摘抄著每一字每一句。

後麵的華清學子也被感染,埋頭苦寫。

李錚講完最後一句話,將時間圖放在講台上。

“李錚,你有想過出書嗎?”趙德培抄完最後一句話後,久久沒有回神,見李錚已然走下講台了,他忍不住開口道。

雖說如果這些技巧和實驗模式隻有華清大學知道也是挺好的,但李錚作為這些知識的擁有者,也沒有敝真自掃,他又怎麼能起這個心思。

“出書?”李錚麵上露出訝異的表情,他可從來沒想過這個,上輩子如不是死得太早,他倒是想出一個人物傳記。

然而現在……

“校長,您說笑了。”

“說笑?我沒有說笑,你的這個生物時間圖與對生物實驗技巧的歸納真的很實用,他完全可以作為生物研究者的實驗室手冊,如果他不能成冊,讓華國生物人人手一本,那就太可惜了。”

華國生物人人手一本?

李錚瞳孔微張,心臟猛地快速跳動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一天在路上……晚了晚了,紅包50個繼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