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個堅實的聯盟, 若是從外部沒辦法打破, 那就試試從內部。
李錚信奉“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理論,他做事永遠用的都是最高效的途徑, 哪怕有時候這種途徑似乎並不這麼光風霽月。
比如這次藥物審批製度改革, 秀才造反, 十年不成。李錚從未指望著大半輩子在實驗室度過的華夏學者們, 能鬥得過那些在官場裡混了十幾年的官員。
因著華國與香江的關係逐漸明朗化,梁哲往返內陸和香江之間的頻率也變得高了起來,最近在華京, 就有了由華國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出席, 商務部、國家城市建設規劃中心承辦的經濟會議。
梁哲作為香江商人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
副總理在會議上提出, 要讓民間資本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華國資本要與各省市城市規劃部門配合起來, 聯合建立起華國城市新形象。
這就是華國後世有名的“商業廣場中心模式”概念的模型。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華國城市建設大潮逐步拉開帷幕的時候, 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一排排老房子被推倒,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 宣告著華國城市大變革時代的到來。
而八十年代末的地方財政並不能支撐起整個城市的建設,於是華國上層將目光投向了民間資本。
學習西方先進經驗, 用商業廣場中心引導城市中心建設,明確城市模塊職能規劃。
“用商業廣場作為城市商業中心的地標,圍繞它建立起一座城市的商業貿易中心。用政府大樓作為城市政治的地表,圍繞它建立起一座城市公共生活的職能中心。城市規劃要明確, 要有條理。城市建設要放開膽子大膽乾!不要拘泥公有、私有,不管是公有還是私有都是華國人有的!”
副總理的這一番表態,開啟了城市建設的公加私模式,同時土地、住房商品化,成了當前會議的一項熱議話題。
“華京大概會在來年放開對住房的限製,允許國有土地出讓,住房出售。”梁哲一邊用乾毛巾擦著自己剛洗完的頭發,一邊開口說道。
李錚穿著睡衣坐在書桌前,聞言,手上的筆就是一頓,“商品房?”
梁哲抬頭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沒錯,是這個提法,一個城市的商業中心功能區,不是政府蠻乾就可以形成的,在商業活動中,政府能做該做的是引導,華京已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用商業廣場的形式確定城市中心,吸引商家,然後就是商業地產,商品房。這是西方式城市規劃的華國化模式。”
“當然,這是城市發展之初的模式,隨著城市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中心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是必然的道路。而華京現在想做的,就是構建好這個一元化。”梁哲隨意揉了揉還帶著些濕意的頭發,做到李錚的身邊。
李錚的神情有那麼一絲恍惚,其實八十年代開始,華國各地發達城市便陸續有了住宅商品化的嘗試。而1988年1月的《關於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製度改革的實施方案》則是商品房在華國全麵開花的正式起點。
想起後世幾乎可以稱得上“喪心病狂”的樓市,李錚莞爾,居然是這個時候開始的嗎?
“那你呢,我記得梁氏從香江轉移到內陸的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李錚挑了挑眉,看向一旁的梁哲,他不相信以梁哲這種天生的商人嗅覺,沒有發現這裡麵的巨大商機。
“人口就是財富,我親身經曆了香江樓市的瘋狂。在華京提出商品房概念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另一場樓市的狂歡。”梁家是香江最大的地主,即使後來梁氏的實力節節衰退,這個事實也沒有改變。
“雖說香江很快就回歸了,但是一個香江商人染指內地房地產市場,恐怕不會是某些人樂意看到的。我想我需要一個好的合作夥伴。”梁哲嘴角微微勾起。
李錚看著身旁閒適地靠在沙發上的愛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在他身上,李錚似乎感受到了一種被稱為時代浪潮的東西。
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好,這種商業上的東西實在是太費腦筋了,李錚不願再深入想下去。
“阿哲,我要你幫個忙。”李錚直截了當地開口道。
梁哲挑眉,轉過頭來看他,眼睛裡全是氤氳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