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4 章 番外一(五)(2 / 2)

李治劇烈咳嗽了起來,詫異:“關朕什麼事?”

他有間歇性頭風,身嬌體弱,壯的和小老虎一樣的李長安明眼一看也和他不是一種類型的人,怎麼又和他扯上關係了?

他是有億點點喜歡扮豬吃老虎,遇事裝無辜,壞事讓彆人頂上……李治表情微妙了起來,默默低下了頭。好像還真是跟他學的。

光幕中李長安掏出了一本《帝範》,看著封麵蠢蠢欲動,似乎想要做些壞事。

李世民的肩膀瞬間就緊繃了起來,尾巴骨竄上來一股冷氣,把他頭腦衝了個激靈。

《帝範》這個書名他很滿意,不要改成什麼《十句話教你當明君》這種直白的書名。

【為了避免死了以後被泉下有知的老祖宗打死,李長安還是忍痛放棄了這個好主意。

李長安歎了口氣:“唉。”】

李世民忙不迭點頭,沒錯,你老祖宗我泉下有知,可不能給朕辛苦留給後人的《帝範》改名啊!

“朕記得她和不少詩人都有往來,那個給她當老師的沈初還是狀元,怎麼長安的起名水平如此……”李世民不禁吐槽。

最後想了一圈,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原因。

“肯定是長安忙著撥亂反正,沒有時間精研學問。”李世民很快就替李長安找好了理由。

李治動了動嘴唇,有心提醒自家父皇李長安和不少詩人交好,學問應當不差,這個書名可能和學問沒關係,單純是審美問題。

可看了看對李長安十分滿意的父皇和十二分滿意的老婆,李治還是沒說出來“曾孫女審美有問題”這番話。

【光幕中李隆基正讓道士測算李長安的生辰八字,測出來是宰相命格】

在場眾人紛紛挑眉,李淵笑道:“看來此人修行不夠。”

武則天李治則表情平靜, 李世民意味深長看了眼坐在安樂公主身側的武令慧,又默不作聲移開了視線。

武令慧麵上帶著清淺的笑意,不發一言。

鏡頭再一轉,李林甫已經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了,他想要臨死前再見李隆基一麵,李隆基派人將他抬入宮中,卻沒有見他。

“李隆基還是如此薄情寡義。”太平公主帶著譏諷。

李世民低頭啪啪按著手機。

點開自己的【上馬定乾坤】分組,找兩個下手最重自己也最信任的莽漢私信。

【李世民:程知節,你和尉遲敬德一起去接引處等一個人,李林甫,抓到人以後你們二人往死裡打就行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節):陛下,他得罪您啦?

李世民:彆問,打完之後直接送到朕這來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節):您還打算親自動手再揍一頓呢?臣把臣那大板斧給您帶上,到時候您照著他頭劈,反正鬼也打不死

李世民:你什麼時候改用斧頭了?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節):害,他們都說俺老程得會三板斧,俺老程就練了練三板斧】

安排完之後李世民才又旁若無事抬起頭來,正好看到屏幕上李林甫讓他兒子把天下兵馬布防圖偷出來的畫麵。

李世民拉著臉又拿起了手機。

【李世民:你和尉遲敬德去的時候就帶上你那把斧頭,往死裡揍!

老油子程咬金(程知節):收到。臣做事,您老就放心吧】

最終天下布防圖落入了李長安手中,眾人鬆了一口氣。還在自家人手裡還行。

李長安前往南詔平亂了。

李世民對她還能離開長安城掌兵並不覺得稀奇。

畢竟李隆基的身邊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貴妃頭頂著【李長安好友】,陪著吟詩作賦的王維頭頂【壽安公主之臣】,就連高力士雖然主詞條是【李隆基忠臣】,可副詞條也還帶著【武惠妃老友,壽安公主友好陣營】。

再看看兩個宰相,新上任的右相楊國忠被楊玉環威脅放李長安離開長安城,他那個傻乎乎有些膽小總故意摔斷腿的曾孫李適之雖然不是壽安公主陣營,但是也對一個頂著【壽安公主手下】的老神棍言聽計從。

李世民覺得不出五年,自家好玄孫就能發動玄武門之變2.0版了。

屏幕上又接著播放《壽安公主抵達劍南》《強悍的新任節度使千裡奔襲》。

李世民默默點開了手機錄像功能。

《至高無上的大唐下一任帝王於今日攻破南詔》

光幕中南詔王閣羅鳳被李長安千裡奔襲擄走,李世民看的眉飛色舞。

“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好聖玄孫,有朕之風!”李世民揚眉吐氣掃視了一圈在場眾人,尤其是他那一頓沒有親自上過戰場的後人。

“這都是隔代遺傳了朕啊。”李世民感慨,“一不小心”把李長安帶兵千裡奔襲的錄頻發到了自己的君臣大群中,還順手@李靖@蘇烈。

【朕的玄孫女,藥師和定方認為可有你二人當年千裡奔襲生擒頡利的風采?雖說南詔是小國,不可和東突厥比較,不過長安年紀還小,才十七歲,有此戰績也算不錯了】

武則天低頭玩弄著自己修長的手指。

反正李長安身上流著她八分之一的血,隻留著李世民十六分之一的血,算起來還是遺傳她多一些。

她的神色罕見帶著一些柔軟,到了如今,武則天對接下來的天下大勢已經有了一些猜測。

繼位之正,莫過光武。

和收複江山的功勞比起來,那一旨傳位聖旨什麼都不算。

【七月初一,安祿山舉兵造反】

光幕上浮現一幅幅民不聊生的畫麵。

不過眾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看到這也隻是深吸一口氣。

看著安祿山帳中幾個頂著【壽安公主奸細】詞條的將領,李世民也隻能深吸一口氣,勸自己區區一個節度使造反對大唐不算大事。

安祿山起兵造反,天下陷入一片水深火熱,叛兵已至黃河,帝王依然不相信安祿山會造反,手忙腳亂調遣軍隊平叛,卻無濟於事。

短短一月,叛軍已經席卷了大半個中原,兵至洛陽城下。

縱然眾人早已經對安祿山會造反一事有了心理準備,可真看到叛軍一路勢如破竹的時候,觀影廳內還是一片鴉雀無聲。

沒有人再出聲說話。

安祿山過於迅速的攻城速度讓所有人麵色蒼白,包括李世民,他知兵,更能看出來形勢如何糟糕。

李世民閉了閉眼。

行了,他也不用考慮玄孫該怎麼政變了。

不是玄武門2.0,這是光武中興2.0!

往好處想,起碼還有一個李長安能扶大唐之將傾。

看著叛軍在洛陽吃癟,眾人表情終於好看了一些。

平陽昭公主歎息一聲:“叛軍該轉路走太原了。”

她當年鎮守娘子關,為的就是防止外地走太原攻打長安城,對這條路,她再熟悉不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