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 28 章 吾也愛孟夫子(2 / 2)

張九齡搖搖頭,把這個念頭打散,今日是不適合踏青遊玩了,於是張九齡開口向孟浩然說明此事,並約定改日再踏青。

孟浩然連忙表示不著急,隨後就起身辭行。

裴素輕咳一聲,抬手從背後戳了一下自己妹妹,裴芸心領神會也開口找了個理由說自己先去找地方安頓下來,二人便前後腳的跟在孟浩然身後離開了。

沒過多久,屋外就響起了裴家姐妹和孟浩然交談的聲音。

“我二人素來仰慕孟夫子,先生的田園詩……”

聲音漸漸遠去了。

張九齡微妙的看了李長安一眼:“你周圍之人倒是都愛詩。”

畢竟九年義務教育誰還能沒背過“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呢?

李長安輕笑一聲,“可不,我們都愛詩。”

屋內便隻剩下李長安三人了,張九齡自顧坐了下來,先看向沈初。

“你可有字?”

“小子字成璋。”

“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賜字之人對爾期盼慎重。”張九齡讚了一聲。

“你明歲便要參加科舉了吧,若你有為官之誌,走這條路倒是不錯。”張九齡很容易就猜到了李長安帶著沈初過來的原因。

沈初回道:“小子才疏學淺,隻儘力一試。”

張九齡哂笑,意有所指道:“放心,公主既稱你一句老師,一個進士是跑不了的。”

“不過你若想拿下頭名,卻不是那般容易的。”張九齡道,“既然你一並過來了,那便安心在我這邊住上一年半載,潛心讀書。”

張九齡也有提攜故人後輩之意。

而後又看向李長安,表情嚴肅了許多。

“老夫有些事想詢問公主。”

張九齡實在是裝了一肚子的疑問,他去歲離開長安城,走到半路便聽說廢太子和二王被賜死,剛到荊州安頓下來又聽說武惠妃去世。

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朝堂上先前的兩個派係之首竟然死了個乾淨。

雖居江湖之遠,張九齡卻依然擔憂著大唐。

沈初識趣主動提出告辭,給張九齡和李長安留下了談話環境。

“老師喚我長安或者安娘便可,二十九娘也行,我這次來是瞞著旁人來的,老師不必拿我當公主看待。”

李長安先表達了一下親近。

而後便把這一年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說了一遍。

說了能讓張九齡知道的部分。

張九齡聽完之後義憤填膺,狠狠一拍桌子。

“陛下為佞臣所騙啊!”

又是一通引經據典,把李林甫描繪成了趙高董卓那樣的奸臣。

李長安:“……”

您老都被您那天真善良奸臣一說就信的陛下貶到荊州來了,都這樣了,你還覺得李隆基是被李林甫騙了才會賜死親子的啊。

李隆基可不是權力不在手上的幼帝,李林甫也沒趙高董卓那樣的膽子和權力。

“陛下被奸人蒙蔽,親小人遠忠良,我無法勸誡陛下,是我的罪過啊。”張九齡老淚縱橫。

李長安聽張九齡這麼說,忽然覺得沈初對她的冷嘲熱諷也不算什麼了…… 雖說她偶爾也會幻想一下,她的論文交不上去的時候沈初會說千錯萬錯都是老師沒教好的錯吧……

罵著罵著,張九齡心灰意冷了起來。

“老夫一生所學,竟無以報國,唉,如今也隻能為聖人立言,將聖賢之道流傳下去了。”

“公主想學哪家的聖人之言呢?”

李長安清了清嗓子。

“學生要學的自然是治理一方的學問。假如,學生假如有一個三千萬戶的村子需要治理,那學生應當從何處下手治理這個村子呢?”

“三千萬戶的村子?”張九齡懷疑自己聽錯了。

大唐登記在冊的人口上且不足三千萬戶啊,若是加上不在冊的隱戶,說不準也就這個數目。

李長安麵不改色道:“那就是三千人的小城。學生若是需要治理好一個三千人的小城,又從何處開始入手治理呢?要如何選拔有用的人才做縣令和縣丞呢?若是有山賊入侵,學生應該如何找合適之人應對呢?”

這是哪家的聖人之言?張九齡覺得這些東西他好似很熟悉一般。

……等等,前幾年他當宰相的時候乾的不就是這些事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