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 44 章 都給我乾活!(2 / 2)

孟浩然分明看起來是很嚴肅的一位詩人,實際上卻整個人生都充滿了荒誕喜劇色彩。不隻是他那坎坷的出仕,就連他的死亡——生了毒瘡,毒瘡快要好了,然後孟浩然和友人一同飲酒宴飲,毒瘡又複發,孟浩然就此一命嗚呼。

又可憐又荒誕可笑。

孟浩然聽到李長安的話後臉直接變成了苦瓜臉,他哀歎一聲:“痛哉,數月無酒。二十九娘儘可寬心,某後背上的毒瘡已然全好了。”

“某是有另一樁事。”孟浩然斟酌開口,“我有一友人名曰王昌齡,因得罪小人被貶至嶺南,蒙大赦得以返回長安,幾日後便會經過荊州。”

“王少伯之能遠在孟某之上,他如今身上也無官職,二十九娘大可請張荊州將其任為漳縣縣尉,協助你行事。”

他這位好友一心報國無門,正好能和熱愛工作的李二十九娘湊在一起乾活,有人頂替他的事務,那他就可以再回去釣魚種花了。

李長安雙眸一亮,她心想,王昌齡她也熟啊。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些詩她都學過。

可王昌齡從他的詩裡就能看出來他這個人能文能武,這樣的人才放在小縣裡麵當小縣尉實在是有些浪費。

李長安眼珠一轉,假裝沒聽到孟浩然那句“協助你行事”,隻是大笑撫掌,拍拍孟浩然手背。

“既然是你所舉薦的人,我怎能隻給一個小小的縣尉位置呢。孟縣令放心,王昌齡之名我亦聽聞過,我回長安後必定為他謀一個好差事!我家中還算有些權勢,高官厚祿不敢說,謀一個七品或八品的六曹參軍還是容易的。”

能在邊塞為官的賢才都要弄到邊關去為官這才不辜負他們的才能嘛。

何況王昌齡也不像孟浩然王維一樣需要嬌養著,山水田園詩人可以縱情山水,邊塞詩人還是要在塞外才能寫出好詩。

孟浩然唇乾舌燥,有心說他舉薦王昌齡就是想代替自己,卻又不好意思開口。

畢竟李長安重視他所舉薦的人,也相當於重視他。更何況王昌齡他多年老友,隻是礙於性格秉直遭小人陷害,如今能有更好的前途,自己應當為他高興才是。

唉,難道自己縱情田園的日子就要一去不複返了嗎?

孟浩然懷著悲涼的心情返回家中,他的幼子正拿著木劍在堂前嬉戲。

孟浩然看著幼子手中的木劍,若有所思。

他都是知道李長安也在學劍,孟浩然還曾教過李長安幾招,隻是孟浩然實在算不上一個好老師,他會用劍卻不會教人,是故李長安大部分時間還是跟著旁人學劍。

說起來他還有一位好友,也想要謀官,還有一手好劍術。

若是將這位好友舉薦給李長安……

思及此處,孟浩然立刻三步並做兩步走入書房,研墨鋪紙,一封洋洋灑灑的邀請信不多時就寫好寄出。

看在即將到手的王昌齡的份上,李長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立刻揪孟浩然去乾活。

一大早李長安就召集了縣中的大戶和各個村的村長開會。

主要要講的就是兩個方麵。

一是今年漳縣最要緊的任務就是開墾水田和興修水利。預計每個村子修建兩到四條排水渠,縣郊也要修建上六至八條排水渠,務必要做到下雨無積水。排水渠附近則開墾水田,利用排水渠來澆灌田地。

還要再修建兩處中小型水庫,調節旱季和雨季的灌溉用水。水庫周圍的田地也可以利用水庫中的儲水灌溉。

二是宣布了縣中要新設一衙門名曰“水利田地部”,選拔縣中讀書識字、品德良好的青壯年任官吏。這些年輕人都跟著她,專門負責田地開墾和水利建設。

“李小娘子,你的提議我等並無意見。”一堆老頭推搡著,最後推出來了一個身穿藍色綢衫的老人,李長安認識他,這是縣中的孫大戶,他有一個兒子在州府中做小吏。

算是在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

孫大戶小心翼翼看著李長安:“隻是這開墾田地,興修水利需要許多的青壯年,若是征發太多青壯,恐怕會耽誤了地裡的活。”

“縣中沒打算征發徭役。”李長安笑笑,徭役必定會耽誤農耕,關於這一點她和沈初早已拿好了主意。

“縣衙出錢出農具雇傭青壯開墾田地,縣中人手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參與挖掘水渠和水庫,以乾活多少記工分,工分可以換田地。”

李長安直接拍了一遝寫滿密密麻麻墨字的規劃書在桌上。

孫大戶連同其他十幾個大戶和村長一起圍著規劃書看了許久,看的頭昏腦脹。

不過這些人還是依然梗著脖子努力扒著手指計算著他們的得失。

這些田地並不屬於他們,他們能換到的隻是使用權,而非買賣權,田地的主權還是屬於縣衙。

可他們有續租權,意思就是隻要不隨意買賣田地,那這些田地他們就可以永遠免費租下去,父傳子代代相傳。

無論怎麼樣勞動力能換取到田地都是一樁再合算不過的買賣。

一不需要賣命流血,二不需要真金實銀,隻需要兒郎們多賣些力氣就能換取到田地。

在大唐,底層百姓的力氣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他們有用不完的力氣,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出錢購買他們的力氣。

而且不是徭役就意味著不會強迫百姓離開土地背井離鄉去乾活,加上按照做的活計多少計算工分,這就意味著自由和多勞多得。

孫大戶讀過幾年書,腦袋轉的比旁人要快一些,他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奧妙。

他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家中還有八個仆人,他完全可以讓女兒管理店鋪,家仆耕種自家的田地,將兒子都派出去做工換田地啊。

至於各村的村長想的就更多了。縣裡的大戶還有良田和店鋪,而他們雖說是村長可實際上也就是占一個年紀大,家裡的田地比普通村民多不了幾畝。

田地裡的活半日就能做完,剩下的半日就可以讓家中的子女去跟著李小娘子做工換田地……反正這個也不按天數算,而是按乾活多少算。

一畝地一貫錢哩!農閒時候去乾活換土地這不是天上往下掉錢嗎?

所有人都心滿意足離開了縣衙,他們會把這個消息帶到縣中,帶到村子裡,讓每家每戶都知道這個消息。

李長安並不擔心人手會不夠。人多地少,大部分的大唐百姓都是有力氣沒處使。何況還有上年冬天招攬的那近千流民,那些流民一畝地都沒有,有能得到土地的機會他們隻會瘋了一樣湧上來搶活乾。

李長安也不擔心土地會不夠分。先前漳縣的土地不夠分是因為漳縣的蛋糕就這麼大,誰都想吃一口,有能力的人吃的肚子飽飽的,沒能力的人就隻能餓著肚子。

大唐人對於如何將勞動力轉化成商品這件事並不擅長。他們有許多勞動力卻沒辦法將勞動力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可李長安恰恰擅長這個,勞動力可以轉化成資源,這些資源又可以被她拿來購買更多的勞動力。

漳縣這一塊蛋糕就會被越做越大,隻要勤勞努力,人人都能夠吃到一口蛋糕。

漳縣上年收了一大筆稅賦,如今拿出一部分錢來做撬動生產鏈的第一步並不困難。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從縣衙流到百姓手中,又會在流動中越變越多,最後變成今年更多的稅收,再次回到縣衙。

不過這些東西漳縣百姓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們隻是在一次一次跟隨李長安的經曆中發現隻要跟著李長安乾,日子就能越過越好罷了。

這一點就足夠了。

李長安在招募人手時也隻打出了一個旗號——

乾活能換錢,乾活能換土地。

粗暴簡單,哪怕是目不識丁的老嫗也能聽懂這句話的意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