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 72 章 同人不同命(2 / 2)

一場聊天下來,賓客儘歡。

李隆基心滿意足得到了情緒滿足,李長安也心滿意足帶著一堆賞賜下了勤政樓。

“拿出五十貫送到雷樂師府上。”李長安回到壽安公主府後便吩咐仆人將賞賜中的一部分分出來送給雷海青。

這首曲子李長安隻提供了一個粗略版,雷海青給了許多參謀,一人一起帶著樂師將這首曲子打磨成了李長安記憶中的成曲。

“這倒是意外之喜。”李長安直接沒有形象的往椅子上一癱,看著沈初。

“老師如今已經在聖人心裡有了姓名,仕途應當會走得更快一些。”

想要在朝堂上往上爬,最要緊的事不是手中的職務完成得有多好,而是得讓皇帝記住自己的名字。

事情做得再好,皇帝不知道名字也白搭;能力差一點,可能讓皇帝記住名字,那便能官運亨通。

想要身居高位,那就得先讓皇帝喜歡。

沈初正在整理著自己的衣服,把白日被扯得皺巴巴的衣服整平。

一會還有宴席。

王縉也順利考上了進士,加上幾個考上明經的士子,沈初乾脆就在他的家中設了宴。

李長安也換了身普通胡服,跟著沈初一同赴宴,到底是結黨營私的事,不適合在壽安公主府大操大辦。

沈初在自己家中聚會還能說是同年慶祝,若是在壽安公主府舉辦那就不好找理由了。

宴會上無非就是觥籌交錯,大家暢想一下未來,聯係一下感情。

最重要的是認一認人。

李長安本以為頂多有五六個人,結果到了沈府一看,新科士子人數竟然多達十五,加上李白王維這些家屬,兩桌都盛不下。

李長安看向沈初,目露疑惑。

沈初輕描淡寫:“我擅交友。”

畢竟過來一個裴芸是他的好友,再過來一個陳國生還是他的好友……沈初也隻是把自己擅長交友的本事帶到了唐朝罷了。

隻是和李白勾肩搭背動不動就一起喝酒類型的好友不同,沈初交友,是君子之交,平淡如水。

“老師當真適合做結黨營私之事。”李長安豎起了大拇指。

在場之人也個個麵帶喜色,他們的身份都不高,若是沒有人脈隻等著吏部分配官位,且不說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輪到他們,分到的官位也不會是什麼好位置。

如今便不同了,有了靠山,而且按照壽安公主的說法他們的歸宿應當是河南道一片的上中縣縣令。

河南道是中原腹地,好地方啊。

甚至臨離開之前,他們還收到了李長安給他們的參考書。

前宰相張九齡親編的《三年進士,五年宰相》!

你還在為初次為官而煩惱嗎?你還在麵對著轄區內的水澇災害愁眉苦臉嗎?你還不知道要怎樣提高百姓的種田積極性嗎?

如何修路、如何開渠、如何收稅,如何和縣中的官吏打交道,隻要你有這些疑問,那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三年進士,五年宰相》,由前宰相張九齡主編,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縣令!

溫馨提示,如果學完了這一本並且能夠融會貫通,還可到壽安公主李長安處領取進階版教材《基層管理手冊》,提高政績的不一之選!

這是李長安結合環境因素和這些新科進士的個人水平給他們的方案。

不是所有人都有本事將自己治下變成漳縣,大部分大唐士人沒那個本事改革發展生產力。

李長安對他們的希望就是能做到像年輕的張九齡那樣就可以了。

先做好大唐標準的好官,再學習更先進的改革辦法。

隻有王縉,拿著《基層管理手冊》欲哭無淚。

為什麼彆人都隻要老老實實做個好縣令就行,他卻要在自己的治下改革啊?

跟著李長安奔波了一年,王縉對漳縣的變化看在眼裡,也知道這樣做的好處。

問題是,彆人老老實實治理地方,一天也就乾三個時辰的活,可他要想在治下按照李長安的意思改革,那一天至少要乾六個時辰的活,還要冒著被當地豪強刺殺的危險。

李長安還義正言辭告訴他作為試點地區的縣令,他責任重大,大唐的未來就看他的了。

王縉的表情苦大仇深,覺得自己一眼就能看到他點著蠟燭拚命加班的未來了。

這麼想著,王縉又看了一眼自家兄長王維。

不過好在還有兄長陪著他,阿兄待在長安,離壽安公主這麼近,天資又比他更聰慧,近來還又升了官,肯定也要被壽安公主狠狠壓榨。

這麼想著,王縉覺得自己心裡平衡多了。

等回家後,他可以問一問阿兄,兄弟一人互相訴苦一番一起分擔工作壓力。

王縉苦中作樂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