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 105 章 天命在李長安(2 / 2)

賀知章嘀咕道:“那是好端端的嗎……興修宮殿、重用奸臣、任人唯親、擴納宮人、窮兵黷武,若再加上私德,還有強納壽王妃……”

也不能怪賀知章覺得張九齡會和李隆基吵起來,就這幾年他們這位聖人做的這些事情,若不是賀知章一心隻想自保並不想得罪帝王,他都想出言勸誡了。

偶爾賀知章也會在心中腹誹,他們這位陛下這幾年仿佛換了個人一樣,分明十年前陛下還以頗有名君之風,可這幾年卻是怎麼高興怎麼來,和十年前簡直截然不同。

十年前的陛下在張九齡眼中都還有讓他不滿意的地方,何況如今的陛下呢。

賀知章覺得張九齡能忍得住不直言勸諫才奇怪。

“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張九齡隻是淡淡道。

“我當初能做上宰相之位,可不僅僅是因為我擅長治國理政。”

能從滿朝文武中脫穎而出,位列百官之首的人,怎麼會是隻知道頂撞陛下的莽夫呢。

張九齡先前直言勸誡,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話說出來會得罪李隆基,而是他知道會得罪李隆基,可依然要說。

不過如今張九齡已經認清了李隆基現在的心思,他改變了忠誠的對象,自然也就不必再固執於說那利於行的逆耳忠言了。

賀知章感慨:“知而不言為不忠。看來你已經有了新的主君了。”

賀知章渾濁的眼睛凝視著張九齡,長籲一口氣:“你都到了這個年紀了,何必再摻和儲位之事呢?神龍政變,唐隆政變,三庶人之禍……你已經吃過一次虧了,還不甘心嗎?”

“老夫所為皆是為大唐,老夫無愧於心。”張九齡目光清明,落地有聲。

“老夫並非摻和儲位之爭,老夫是在為大唐尋明主。人擇明君而臣,老夫為我的明主鞠躬儘瘁,又有何不甘心?”

張九齡想得很簡單,從李隆基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而選擇掀起三庶人之禍的那一刻,李隆基就不再是他的君了。

所以李隆基再昏庸,張九齡也隻會在心中嘲笑他的昏庸,而不會再勸諫他了。

他所忠誠的從來都不是李隆基這個人,從入仕的那一日起,張九齡的誌向就是安天下救黎民,他的誌向從未改變過。

賀知章歎了口氣:“你啊……”

“我來是為了另一事。”張九齡看著賀知章。

“你離開了,朝堂中就再也沒有人的資曆能比得上李林甫了,聖人必定會再提拔一人製衡李林甫。”

張九齡雙手交叉放於膝上,身體前傾,麵上帶上了一絲笑意:“你離開長安之前,向陛下舉薦嚴挺之如何?”

賀知章和張九齡二人雖是文學上的至交,可在朝堂上賀知章卻並不是堅定的張九齡黨,賀知章秉承的態度一直是中立,這也是他能在三庶人之禍後還留在李隆基身邊沒有遭到貶官的原因。

可嚴挺之就是實打實的張九齡同黨了,受了張九齡的連累,張九齡為相時,嚴挺之為尚書左丞,負責吏部選人,後來張九齡被貶後,嚴挺之受到李林甫排擠,貶為洛州刺史。

“嚴挺之。”賀知章沉思片刻,又搖了搖頭,“他不是李林甫的對手。”

張九齡被貶沒多久,嚴挺之就被李林甫排擠走了,那時候嚴挺之都不是李林甫的對手,現在嚴挺之已經年老體衰,更不會是李林甫的對手了。

“我知道。”張九齡笑了笑。

“我猜李林甫會把嚴挺之排擠到洛陽去。”

這還是李長安寫信告訴張九齡的信息,通過盧絢被李林甫算計一事,李長安順藤摸瓜,統計了一下這些年來李林甫看不順眼的官員的下場。

然後李長安發現李林甫特彆喜歡把他不喜歡的人弄到洛陽去。

盧絢就是被李林甫騙到了洛陽當太子賓客。

“你這是什麼意思?以嚴挺之的資曆,洛陽有什麼官職可以讓他擔任呢?”賀知章皺眉。

張九齡卻隻是淡淡一笑:“你相信天命所歸嗎?”

賀知章疑惑地看向張九齡,不明白他為何忽然說這句話。

“今歲七月,洛陽能騰出東都尹一職。”張九齡淡淡道。

“東都尹?蕭炅,我記得他是李林甫的人。”賀知章略微想了一下。

“七月……這又是什麼意思?”

張九齡輕輕一笑:“這就是天命所歸。”

賀知章一頭霧水。

張九齡卻隻是笑而不語,他能這麼輕鬆決定把自己的老命捆在李長安的車上,不僅是因為李長安符合張九齡明主的期盼,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張九齡敏銳地察覺到了李長安身上的天命。

李長安開元二十八年忽然要在荊州大興水利,還在二十九年春就把糧食往洛陽運。結果二十九年秋河北大雨雪,引起了水脈泛濫,荊州因為大修水利所以沒有受到水災……更不用提洛陽了。

李長安仿佛早就知道了洛水會決堤,洛陽會遭遇洪災一般。當然未卜先知不可能,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巧合,可巧合就是天命。

張九齡覺得,這是因為天命在李長安,所以李長安才能在天災發生之前誤打誤撞地做好了準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