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第 132 章 李杜見麵(2 / 2)

第二天李白依然喝酒,李長安微笑,裴芸臉上的笑容有些淡。

第三天李白還是抱著酒壇不撒手,李長安微笑,裴芸直接揪著李白的領子把他從酒窖中揪了出來。

“小酌怡情,大飲傷身,這麼喝下去身子還要不要了?”裴芸叉著腰,氣勢洶洶瞪著李白。

李白支支吾吾,乖乖放下了酒壇,裴芸走後,李白才躡手躡腳走到李長安身邊。

“這位裴娘子是不是也是教書娘子。”李白小聲道,“她與沈兄有些像。”

老師這個職業對李白這樣的調皮鬼威懾力翻倍。

“裴老師是洛陽農堂的校長。”李長安拍拍李白的肩膀。

四月晦日,日朗無雲。

李長安醒來的時候天色剛亮,她卻不是自己睡飽了醒的,而是被窗外的說話聲鬨醒。

完蛋,被導師找上門了。

李長安心虛地把頭往被子裡拱了拱,隨後又想起來現在自己才是公主,沈初就是一個六品小官,她怕什麼?於是才敢翻身下床,洗漱推開房門。

沈初果然已經坐在了院中,他的對麵卻還有另外一個李長安沒有想到會出現在此處的人。

“臣見過壽安公主。”

王維眉眼彎彎對著李長安拱手。

李長安詫異:“摩詰?”

王維怎麼會在洛陽?

“我與摩詰此次到洛陽來乃是出公差。”沈初先是瞪了李長安一眼,隨後才解釋道。

正午的日頭毒辣,養花人怕日頭曬壞了名貴的牡丹,所以便會錯開晌午,等到下午日頭弱了,再將牡丹花擺出來。

李長安一行人便是晌午後才出門。

牡丹詩會是在洛陽酒樓的後花園中舉辦,越靠近洛陽酒樓,道路上身穿白衣的文人便越多。

天下舉子從四麵八方紛紛奔赴洛陽科考,有一部分時間迫切的舉子考完便走了,可絕大部分舉子都選擇留在洛陽參加牡丹詩會。

一進花園中,路上更是都是身穿白袍的文人,熙熙攘攘,麻衣如雪。

李白與沈初走在前頭,李長安與王維走在中間,裴芸與韋芸則挽著手走在最後,她們二人對詩會並無太大興趣,隻是出來湊個熱鬨。

如今的大唐詩壇,隨著賀知章歸鄉、張九齡年老、王之渙離世,老一輩詩壇領袖漸漸退出詩壇,以王維李白為代表的新一代詩人正成為新一代詩壇領袖。

杜甫的名聲不盛,如今大唐人公認的詩星是王維與李白,隻是王維跟李白卻有些王不見王的意思。

王維李白都跟李長安交好,還有一群共同好友,可這兩個人的關係卻平平。

李長安抬起胳膊肘碰了碰王維,耐不住好奇開口詢問:“摩詰與太白竟不是詩友?莫非你們有什麼矛盾不成?”

她注意到了,這兩個人就算在一起出遊,彼此之間也隻是偶爾聊一兩句,絲毫沒有深交的意思。

王維淡淡看了一眼扯著沈初走在前麵的李白,言簡意賅:“隻是詩風不和,性子不同罷了。”

王維與李白像一組對照組。王維的出身是李白一生都求不到的東西,李白的灑脫放縱也是王維做不到的事情。

一個是出身太原王氏卻父親早亡家庭困難的狀元郎,早早便要入仕擔起教養弟妹的重任,平生所求也隻是安康二字;一個是出身連科舉都不能考卻年幼又富貴的商人之子,為了入世奔波數年,想要報國卻無路可走,隻能做一個逍遙客奔波於山水之間,王維和李白,就像他們彼此的詩風一樣,一個太平穩,一個太激昂。

說話間已經走到了園子中央,園子中央搭建了一座兩丈高的高台,周圍擺放著數十張桌案,桌案上則擱置著白紙和筆墨。

有一部分桌案旁已經圍了文人,他們表情激動著口燦蓮花,討論著政事,討論著詩詞,討論著邊關的戰事,時不時有人說到趣事,就會惹得周遭其餘人一陣放鬆的大笑。

李白最愛這種熱鬨,他如魚入江河,迅速便與身邊人攀談上了。

不一會,李白又從人群中折返,拉著李長安一行人便往前走:“他們說那台子上在論詩,咱們也去瞧瞧,說不準便有好詩出世!”

一行人便從人群中擠到了高台下麵,台上正有一個青年正在念詩。

“此詩名為《望嶽》,是我前幾年登泰山時所作。”

青年身穿一身錦袍,遠遠看不清臉,他的聲音清朗激越:“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台上台下之人紛紛屏息凝氣,能到此處來的人肚子裡都有墨水,自然能聽出這首詩的絕妙來。

“好!”

一詩念罷,李白便率先鼓起掌來,看向台上青年的眼神中滿是欣賞。

眾人這才紛紛如夢初醒,鼓起掌,一時間掌聲雷動。

青年仿佛有些不好意思,匆匆道了謝,提起筆墨留下了他的這首詩,便迅速下了台。

李白拉著李長安往青年下台的方向走,一邊擠一邊道:“李二十九,咱們快去找此人,我喜歡他的詩,我要與他結友!”

“在那邊呢。”李長安常年練箭,眼尖,一下子就在人群中找到了目標,反過來拉著李白往前走。

一行人終於氣喘籲籲擠到了這個略微沒有那麼多人的角落,青年似乎有些羞澀,看著過來尋他的一行人不由瞪圓了眼睛。

李白爽朗大笑:“在下李白,我極喜歡兄台方才在台上所念的那首詩,敢問兄台姓名?”

“兄台是李白?那一位寫‘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李青蓮嗎?”青年驚喜道,匆匆一叉手。

“在下杜甫,河南府鞏縣人。”

——天寶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