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靈武城軍署書房中的燭火亮了一整夜。
王忠嗣負手而立站在院子中抬頭看著滿天的星辰,朔方的星辰很亮。
或許是靈武城的地勢比長安城高,靈武城的星星看著也比長安城更明亮一些。
王忠嗣抬起手,仿佛想要抓住星辰一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王忠嗣低聲念著,這是李白的新詩。大唐人人都愛李白的詩,王忠嗣自然也愛李白的詩。
或許也不新了,這首詩從中原腹地傳到朔方邊境,或許要傳一年,或者更長時間。
靈武城比起王忠嗣長大的長安城實在太過荒蕪寂寥了。長安城有美酒,有牡丹,有美人的溫柔鄉,有遊俠兒的快意恩仇,有火樹銀花,有金枝玉樹,有看不完的歌舞;靈武城隻有身披鐵甲手拿長戈巡邏的將士和漫天的風沙。
王忠嗣偶爾會懷念長安城,卻從未後悔過守著靈武城,他在靈武城戰戰兢兢,就是為了守護長安的繁華。
長安城是他長大的地方,那麼好那麼好,他要守護好長安,守護好大唐。
王忠嗣搖曳不定的心逐漸堅定了起來,他沒有再看夜空,直接轉身走入了書房,提筆沾墨。
燭火灑在桌案一角,幾張被揉的皺巴巴的紙頁被攤平放在桌案上。
最下麵一張露出了小半頁紙。
【……吾兄切莫告知朝廷,聖人年老,奸臣當道……】
燭光明暗不定。
【……或反遭誣陷,恐有性命之危……】
王忠嗣伏案奮筆疾書,在奏折中一一闡述著他為何會認為安祿山謀逆,當然隱去了他寫信詢問李長安這一段。
夜深了,風從窗戶縫裡麵吹來,掀起了桌案上紙頁的一角。
【……切記妹言,三思而行。】
【妹,李二十九】
一滴蒼白的蠟淚滴在了信紙上,兩滴、三滴……
書房外,夜風嗚咽嚎叫著,卷起漫天的沙塵。
王忠嗣寫完了奏折,滿意和衣而眠。
第二日一早,王忠嗣又最後看了一遍奏折,猶豫片刻。
“有幾條似乎不太清楚。”王忠嗣猶豫一下,將這封奏折放入了多寶盒內,又重新拿了一份空白的奏折,細細闡述著他認為安祿山謀反的原因。
一寫就是一個時辰。
寫完之後,王忠嗣卻仍然覺得不太滿意,長歎一聲,又重新拿了一份奏折。
這一日,王忠嗣隻喝了半壺茶水,一滴米都沒有進。
節度使這麼高級彆的封疆大吏謀反絕對能算得上震驚朝野的大事,王忠嗣自己就掌握兵權,他太清楚久在邊疆戰鬥的精兵悍將和中央朝廷那些養尊處優的金吾衛的差距了。
倘若安祿山真的謀反,大唐必定會混亂,王忠嗣希望李隆基能在安祿山還沒有徹底成氣候之前先處理掉這個逆賊,將安祿山對大唐的損害壓到最低。
他的奏折寫的很長,官員遞給朝廷的奏折有著專門的規格,王忠嗣一封奏折沒有寫下他要告訴聖人的東西,又補了另一本奏折。
這是一封重寫了三遍、字字真切的萬言書。
寫好了奏折,王忠嗣立刻派人快馬加鞭送去長安城。
——
勤政樓中,歌舞正濃,李隆基枕在美人腿上,眯著眼欣賞歌舞,口中還吃著美人纖纖玉手剝好的荔枝。
“再奏一遍,方才那一曲應當以商音為主音。”李隆基懶洋洋道。
這首曲子他是第一次聽,不過李隆基高超的音樂素養足以讓他聽一遍就找出更合適的曲調了。
“陛下,這是今日各地送過來的奏折。”高力士捧著奏折走到了李隆基身側,低聲喚了他一聲。
李隆基揮揮手,不以為意道:“先送去右相府,林甫看完了再呈給朕。小事讓右相決斷便可。”
“有朔方那邊送過來的奏報。”高力士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李隆基卻忽然撫掌大笑,樂嗬嗬道:“好,朕所料果然不錯,這曲子的確應當用商音為主音最合適!”
他十分得意自己的音樂本事。
高力士無奈,隻能捧著奏折離開了勤政殿,吩咐手底下的宦官將奏折送到右相府。
這兩年聖人是越發不喜歡理政了,大小事情幾乎都交給了右相。
高力士倒也知道李林甫的本事,李林甫的確一個人就能把政務處理的井井有條,可畢竟帝王將政務都扔給宰相也著實太說不過去了。
右相府,李林甫看著王忠嗣呈上來的這封萬言書,挑了挑眉。
他扭頭詢問宦官:“陛下可曾先看過奏章?”
“回右相,陛下今日忙著欣賞教坊新編的曲子,直接就讓奴將這些奏章送到了您這兒。”小宦官恭敬道。
李林甫捋了一把胡子,眼中浮現笑意。
這封奏折,寫的真情實感極了,連他都有三分信了,真應該讓那雜胡看看啊。
看來不必自己再多想辦法扳倒王忠嗣了,有人必定比他更著急扳倒王忠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