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完衛生的當天晚上,柯莉可便用彩紙剪窗花裝飾房屋,製作紅燈籠掛在院中,又在紅色的紙上寫“福”字和對聯,貼在門板上。
而住在畫卷空間裡的妖怪們,也在小狐狸的帶頭組織下,把裡麵的建築物布置成有節日氣氛的模樣。
現在打開畫卷實體,會看見畫麵上是一派紅色的喜氣洋洋景象。
小狐狸從畫卷空間出來後,看到整體的變化,有中成就感之餘,順口一說道:“感覺好像與記述的唐土歲時情形有些不大一樣。”
柯莉可麵不改色道:“如今對麵已是宋代,時間過去這麼久,風俗自是有所變化。”
現代中花家過年貼福字和對聯的習慣,是從早期的掛桃符、葦索演變過來的。
小狐狸不疑有他。
畢竟服飾裝扮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好比如今王城貴人們的官服就已經與平城京那時的樣式相差甚遠了。
而且島國慶祝新年的活動雖然延自唐土,但民俗信仰會在傳播過程中和當地文化融合,並受當地文化影響而出現本土化的改變,因此實際也有著諸多細節差異。
譬如原本懸掛門旁的葦索,在島國這裡後來就演變成了神社的注連繩,且人們還會在繩上掛裝飾品。
隔日。
她們搬來石臼開始打年糕。
把蒸好的米漿加澱粉和成麵團,放進石臼中,柯莉可便開始拿起大木槌對粉胚進行敲打。
隨後打好的年糕,柯莉可把它搓成長條切成一片片。
她注意到小狐狸那邊先是分出一部分,揉成一大一小兩個圓餅,相疊成所謂的鏡餅,放在叫做“三方”的高架方木盒容器上。
這個就屬於島國本土的風俗了,不過緣由眾說紛紜,通常認為是源自三神器之一的八咫鏡,所以供奉同樣圓形的食物,會獲得好兆頭。
鏡餅是用來供神,後來鏡餅還被視作是年神到來時所憑依的禦神體。
柯莉可端詳後說:“感覺上麵還可以再放一個團子。”
小狐狸立馬吹捧道:“大王好聰明呀,一下子就想到了,上麵確實還要放個橘子。”
還真的是疊疊樂玩法,柯莉可暗想。
打好了年糕,她接下來便開始炸油角煎堆等應節食品。
熔煉過金屋子神的鐵鍋,不僅變成品質三星級的法器,而且它不單是一口普通炒菜的鐵鍋,還具備了能夠精準控溫的效果,讓烹調變得更加方便。
此時柯莉可把搓好的麵團放入鍋裡的熱油中,邊炸邊用長筷子讓它翻滾。
“哇!這次的金團子漲得好大啊!”小狐狸看著油鍋裡的煎堆,見它每一次翻動後,都會先前要漲大一圈。
感覺鐵鍋都快要裝不下它了。
柯莉可笑道:“我們那邊有俗話:煎堆滾滾,金銀滿屋。”
此時的煎堆已經從拳頭大小,滾到有柚子般大,而且外皮黃澄澄,看上去色澤漂亮且香脆。
一般來說,這些炸物在油鍋裡脹鼓鼓,出鍋後不久就會癟下去。為了使能夠保持圓滾滾的狀態,自是有些小竅門。
在揉麵團時加入糖膠液,還有炸的時候要把油溫升到兩百度,過程中不斷把煎堆重複按壓,這樣即使出鍋冷卻後,煎堆仍然是脹鼓鼓的圓形。
做了一個中空的大煎堆後,柯莉可又炸了幾個有餡料的小煎堆,還有油角、蛋散等過年時常吃的油炸食物。
這麼一天忙活下來,等到空閒時,外麵已經是黃昏。
冬日的天暗得很快,轉眼就已經變得昏暗。
在北風呼嘯的寒冷季節,莫說是人不願外出走動,就連山林間也沒多少動物的蹤跡。